2023年05月11日 星期四
苏州工业园区:
人才与生物医药产业“双向奔赴”

    ◎本报记者 张 晔  实习生 吴 婷

    今年以来,AI聊天工具火遍全球。而在苏州工业园区,有一家企业已经用AI发现和设计出多款新药。

    在4月中旬开幕的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年会上,这家企业发布了4项抗肿瘤候选药物的临床前研究,其幕后的生成式AI技术或将改变目前新药研发格局,造福更多患者。

    “苏州有成熟的科创生态系统,并且还在引入更多科创企业进一步完善行业生态,高潜力、高风险的复杂项目也能够快速落地。”英矽智能是全球率先将生成式AI应用于药物发现领域的企业,该企业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亚历克斯·扎沃洛科夫博士说道。

    作为国内发展水平最高、竞争力最强、产业生态最卓越的生物医药专业园区之一,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园(BioBAY)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盛行,创新资源集聚、创新成果涌流、创新活力迸发。

    “管家式服务”让人才扎根

    “我想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苏州是一个很适合创业的地方,无论是营商环境还是人才政策都很有吸引力。”苏州工业园区企业苏州中天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夏洁自认为是一个理性的人,不会因为一个广告选择一个地方创业,但是她现在却总是在为苏州“代言”。

    对于大多数的生物医药创业者而言,很多人在创业之初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公司选址应该在哪里?如今,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得出了和夏洁一样的答案:BioBAY。

    与其他生物医药产业园不同,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从不以“房东”的身份自居,而是选择做创业者的“接站人”。苏州市委书记曹路宝曾说:“人才来到苏州只需要背一个包,剩下的都包在我们身上。”这句话蕴含的服务精神也在BioBAY完整的人才服务体系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李君宁是立生医药(苏州)有限公司董事长。2018年他开始创业时,因生产需要接入蒸汽管道,按照常规流程,管道穿马路、挖地道,最少也需要3个月,但是生产线在等汽开工,一旦停工,损失无法避免。此时,他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找到了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林小明,林小明立刻召集相关部门开会1小时,研究出一个2天内完成施工的办法。这让李君宁既惊又喜。

    觅天下英才为这个园区带来了勃勃生机。2007年起,苏州工业园区启动实施科技领军人才计划,着力发展自身的特色产业,苏州的生物医药产业由此“从零起跑”。此后,苏州工业园区又相继出台“人才新政30条”“生物医药产业专项人才政策”“金鸡湖人才计划”等系列政策,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打造一流的人才创新创业环境。

    人才强则产业旺

    在中国,每年有超过20万例角膜致盲病例,但是捐献的角膜只有6000—8000例,远远无法满足患者需求。

    而在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一种人工合成的生物角膜正在加紧开展临床研究,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生产基地也在同步建设中,未来或可让400多万患者重见光明。

    “我们开发的生物角膜是利用人Ⅲ型胶原制成,这是一种存在于正常人角膜中的关键结构蛋白,因此无须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典晶生物医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金忠表示,这是全球首个用于临床的人工合成生物角膜,将来还会造福更多失明患者。

    人才强则产业旺这一“因果关系”,在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实践中不断被印证。

    2009年前后,生物医药被国家列入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重要位置。依托高端人才创新创业培育生物医药产业的苏州工业园区,也因此顺利搭上了发展快车。

    在最新的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排名中,苏州工业园区的综合竞争力以及产业、人才、技术三个专项竞争力均位列全国第一,形成了优质项目纷至沓来、一流人才加速汇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截至目前,苏州工业园区累计获新药临床批件672张、一类新药临床试验批件562张、上市创新药22款;获得二、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1363个。2022年,园区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达1368亿元。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的成长过程,也是一场人才和产业的“双向奔赴”。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研发机构落户,苏州工业园区的生物医药产业链“拼图”正在一块一块地完善。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