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付毅飞
2023年3月12日上午,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外,身着正装、胸戴白花的人们排着蜿蜒的长队,依依不舍地与您告别。
2013年您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时,曾这样评价自己: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研制雷达,然后负责将世界上最先进的各种技术一起应用到预警机上。
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是您推动我国国土防空网实现从地面向空中的飞跃。
20世纪90年代初,预警机凭借在海湾战争中的抢眼表现,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但当时该技术在我国几乎是空白,研制预警机成为我国国防建设的当务之急。
研究了半辈子雷达的您,心里早有把握。在国防科工委组织的预警机研发分析会上,您坚定地提出:我国研制预警机的条件已经具备。
当国家决定与国外合作研发预警机后,您作为中方负责人,创造性提出背负式、大圆盘、三面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新型预警机方案,带领团队解决了许多外方专家认为无法克服的难题。
同时,您力排众议,坚持同步安排国内配套研制,使我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了多项重大关键技术,牢牢把握了预警机发展的主动权。正因如此,当合作方受西方大国阻挠施压,单方面终止项目后,您带领团队仅用不到一年时间就成功造出样机。
此后,您又承担我国出口型号预警机项目总设计师等重任。您手把手培养的空警-2000总设计师陆军、空警-200总设计师李超强等一大批业务骨干,如今已成为我国军事电子领域的中坚力量。
虽已晚年,您仍心系事业。2022年5月17日,已经83岁的您再次出征,瞄准攻关网络信息体系建设的机遇与挑战,领衔成立王小谟空基技术实验室。
2023年3月6日14时06分,山河俱哀。
您在自传文章里写道:“一路走来,与中国电子工业风雨兼程同心同行,拥抱着春华秋实的峥嵘岁月,我深深地感觉到,自己很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