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健高 宋迎迎 通 讯 员 韩洪烁
眼下,又到了高校毕业生求职高峰期。山东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山科大)能源学院2023届毕业生袁盛虓早就收到了多家企业的“就业邀请”。在山科大能源学院,像袁盛虓一样成为“香饽饽”的学生不在少数。在传统能源行业,毕业生缘何能实现高质量就业?
“学院以就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化‘德育、科创、实践’教育理念,广泛吸纳学生、企业、社会等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相关意见,用倒推法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山科大能源学院院长陈绍杰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德育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近日,山科大能源学院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李春尧,放弃沿海城市优越工作条件,签下兖州煤业采矿技术员的工作。“人才培养,德育为先。我们注重培养学生能够弯下腰、扎下根,不怕苦的品质。”山科大能源学院党委副书记许琳介绍,学院把德育工作融入课堂教育、学生管理全过程,创新推出德育提升工程,聘请20多名科学家、企业家担任学生德育导师,定期举办院士上第一课、“劳模”宣讲等特色活动,打造思政教育品牌,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践行责任担当。
“公司连续几年来山科大能源学院招聘,这里的学生踏实、敬业、能吃苦,深受企业的欢迎。”山东能源集团鲁西矿业有限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巩祥光的评价印证了该学院立德育人的效果。
完善创新体系激发学生潜能
日前,一条“山科大学生团队荣获‘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的消息刷爆了该校师生的朋友圈,也让参赛团队成员刘瑞“火”了一把。作为矿业工程专业2020级学生,刘瑞大一下学期在“金种子”育苗计划的培育下,早早进入实验室做基础实验,大二时就参与了相关科研项目。
陈绍杰介绍,近年来,为做好做实早进团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的“三早育人”工作,学院实施了“金种子”育苗计划,每年选拔一批创新热情高、创新能力强的学生进行重点培育。
“通过开放实验室、搭建创新平台、设立创新创业专项资金等措施,极大提升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陈绍杰介绍说,山科大能源学院学生年均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竞赛奖励150余项、授权国家专利20余项,为就业创业增加了砝码。
实践课堂让知识在一线活起来
3月16日,济宁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安居煤矿(以下简称安居煤矿)副总工程师于海峰告诉记者,前不久安居煤矿遇到双端堵水器检测技术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在矿区实践的山科大能源学院研究生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改进设备构造,升级探测仪表,解决了困扰煤矿工人的难题,协助煤矿完成创新创效项目10余项。
“学院组建了19支学生科研攻关团队,鼓励学生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将专业知识与现场相结合,解决企业遇到的疑难杂症。学院还把学生的创新成果送到企业进行推介,让成果在一线‘活’起来。”山科大能源学院党委书记董桂刚介绍。
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是否能与企业岗位要求之间“无缝”对接,是众多用人单位关注的焦点。为此,山科大能源学院构建了一套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有利于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特色实践教学体系。
“我们在课程设置上紧贴行业发展需求,开设矿山资源绿色开发与环境修复、地热能开发等实践课程;同时在校内构建了巷道支护与综合监测、矿井瓦斯防治与监测等工程实践平台。学院还与科研院所、企业等合作,创建了一批校外实验研发基地、学生实训中心,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够接触到实际工作场景。”董桂刚介绍说。
在“德育+科创+实践”人才培养模式的驱动下,山科大能源学院涌现出一大批善思考、勤钻研、勇创新的青年创新能手,多名学生获“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特等奖等奖项,毕业五年内的学生有9人获“全国煤炭行业建功立业优秀毕业生”称号。
“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要求我们坚持教育为先、瞄准产业需求,以育人衔接用人的思路,把学生培养成社会认可、企业需求的合格人才。”董桂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