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员工在检查我国首台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东方电气集团供图 |
◎陈 科
面向未来,四川将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走出一条把握时代大势、符合发展规律、体现四川特色、服务国家全局的现代化之路。
近年来,四川坚持一手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一手抓产业技术创新和全社会创新创造。
2022年,四川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45万家,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6万亿元、同比增长11.8%。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新增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0个,创新平台总数达到195个。
面向未来,四川将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走出一条把握时代大势、符合发展规律、体现四川特色、服务国家全局的现代化之路。
“组团”促进成果产业化
继2022年11月“组团出道”后,四川科技“顶流”——天府实验室最近又迎来建设新进展。
作为天府实验室的4个方向实验室之一,聚焦生命健康领域的天府锦城实验室,迎来首批4个科学家团队和2个平台入驻。
除了天府锦城实验室,天府实验室还包括天府兴隆湖实验室、天府永兴实验室、天府绛溪实验室。今年伊始,这3个实验室也传出了好消息:天府绛溪实验室召开第一次理事会议,标志着该机构开始独立运行;天府兴隆湖实验室承担了11项科技攻关任务;天府永兴实验室完成研究部及研究中心建设方案论证……
近年来,天府实验室“俱乐部”的“成员”们围绕电子信息、生命科学、生态环境等四川优势科技领域,持续引领四川挺进创新前沿。
在天府锦城实验室的“驻地”——成都东部新区,该区党工委管委会综合部副部长、成都未来医学城管理局局长李代伟表示,科学家团队的入驻可以让天府锦城实验室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桥梁作用,他们将为入驻科学家团队提供完整的医疗产品研发、验证、生产及销售配套体系,促进技术成果的产业化。
瞄准技术产业化,“俱乐部”其他“成员”也在行动。
目前,天府兴隆湖实验室已经成立了全资控股平台公司,并在智能感知系统、通信等研究领域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相关产品在四川、广东等地实现落地应用。此外,天府绛溪实验室将设立平台公司及产业基金,服务创新科研项目的成果转化和产业落地,以“揭榜挂帅”、订单制项目合作、科技咨询服务等多种形式,孵化产业项目。
助力“从0到1”的技术突破
“我将坚持带领团队成员聚焦原创性引领性技术,加快攻关,持续参与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性能优化与掺氢、纯氢技术研发,推动技术研发的突破,为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贡献力量。”全国人大代表、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副主任工程师曹天兰表示。
曹天兰提到的“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被誉为“争气机”,是东方电气集团历时13年自主研发的成果。它于2022年12月31日在华电清远华侨工业园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实现首次点火成功,填补了我国自主燃气轮机应用领域的空白。
像这样“从0到1”的突破,近年来在四川还有很多。
2022年11月24日,我国首列齿轨列车(电客车)在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成功下线,这是国内首创、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制式车辆,填补了中国在齿轨列车领域的空白。
“该齿轨列车创新采用了‘轮轨+齿轨’双制式的牵引模式,在轮轨段最高运行速度可达每小时120公里,在齿轨段最高运行速度可达每小时40公里。”我国首列齿轨列车研发方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今,在四川,一项又一项的重大技术攻关成果,为全省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面向未来,四川在技术创新上,还将不断提速。
“四川将大力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制造业发展的新动能;着力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塑造更多先进制造业的增长点。”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景世刚表示。
按照部署,今年四川还将启动实施轨道交通、智能装备等重大科技专项,力争突破行业关键核心技术。
与此同时,四川还将积极布局龙头企业牵头、上下游产业链和高等院所参与的创新联合体,采取“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组织开展联合攻关,持续推进先进材料、晶硅光伏、动力电池等领域核心技术的突破。
加快建设创新人才高地
“四川省人才总量已经突破1000万大关,居西部第一。”在2月23日举行的四川“加快构建全省人才发展雁阵格局”新闻发布会上,四川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人才办主任李国贵表示,未来四川将瞄准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人才聚集高地,于2025年基本形成人才发展雁阵格局。
李国贵表示,人才发展雁阵格局以“1+3+N”作为主要的功能布局,同时在“1+3”区域里布局建设若干核心区,引领带动雁阵格局整体成势。
具体来说,“1”即成都作为“头雁引领”,要发挥核心引擎作用,加快形成全省创新人才集聚高地的主要承载区;“3”即“三翼驱动”,绵阳、宜宾—泸州组团、南充—达州组团建设省域经济副中心,要紧随成都之后,加快建设国防科工人才高地和区域创新人才集聚地,共同形成全省创新人才集聚高地的重要承载区;“N”即“多点支撑”,要求其他市(州)加快建设特色产业人才集聚地,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形成全省创新人才集聚高地的多个支点。
在构建人才发展雁阵格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
截至2022年底,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经汇聚各类人才超75万人,累计培育国家级孵化器18家,在孵企业达1.7万家。
按照部署,2023年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将持续实施“岷山行动”计划,推动“揭榜挂帅”项目转化落地;大力实施中试跨越行动计划,力争聚焦主导产业落地高能级中试平台,打造全国科技成果中试首选地。
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另一个四川省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在这里,我们将为科技创新创业者提供最好的舞台,让他们大展拳脚。”在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泸州溪谷新经济产业孵化器董事长康超表示,目前该孵化器已经形成创业辅导、科技服务、人才培养等5大业务板块,未来将帮助中小微企业实现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