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07日 星期二
创新驱动,为质量强国建设注入澎湃动力
1月5日,在合肥市瑶海区长三角数字科技示范园,合肥统旭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的员工在智慧显示屏生产线上作业。新华社发(解琛摄)

    ◎本报记者 付丽丽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质量强国。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切实加强科技研发创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必然要求。

    质量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障,也是企业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质量强国。近日,首个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质量纲领性文件——《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出台,擘画了质量强国未来蓝图和发展路径,掀开了新时代质量强国建设新篇章。

    “《纲要》将科技创新深深融入质量强国建设的方方面面,科技创新将为质量强国建设注入强大动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向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业内专家普遍认为,贯彻实施好《纲要》,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促进我国经济由大向强转变、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

    质量强国上升为国家战略

    时间回溯到2012年,国务院颁布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强调“质量发展是兴国之道、强国之策”,并提出“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坚持以质取胜,建设质量强国”。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建设质量强国,同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的目标。

    5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2035年远景目标》颁布,再次提出要建设质量强国。“这意味着从‘十三五’时期开始,直至‘十四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质量强国建设都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工作,更是一项远景目标。”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特邀副研究员刘典说。

    刘典表示,近日印发的《纲要》,标志着我国质量强国建设迈入新阶段。

    质量之所以如此重要,有两个层面的原因。一是我国质量发展曾经滞后于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但进入21世纪后,食品安全事件频出,反映出当时我国质量工作没能跟上社会整体的进步速度。二是质量强国可以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全球金融危机后,主要发达国家纷纷通过重振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重构,面对国际社会对“中国制造”的冲击,质量强国战略的实施成为推动我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的内生动力,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支撑。

    “事实上,自党的十八大以来,质量一直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的关键词,‘质量为先’写进基本方针,‘质量强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刘典说。

    科技创新助力质量提升

    科技兴,则质量强。

    “科技创新是质量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经之路,质量强国与科技强国相辅相成。”方向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创新成绩斐然,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有力支撑了高质量发展和质量强国建设。宏观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使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升。微观方面,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水平明显提高,质量竞争力水平不断提升。截至2021年底,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连续6年达到93%以上,处于历史最高水平。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重大装备质量可靠性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4.91。

    “但不容否认的是,我国质量发展的科技基础依然薄弱。”方向说,如基础创新能力不足,高端科研仪器、核心器件等关键技术受制于人,严重影响高端智能产品质量。

    刘典也认为,10年来,我国在制度体系、法规体系和责任体系等标准化建设方面取得较大成效。但在质量、设计、先进管理、关键核心技术与工艺、新兴技术、软件、重点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标准供给还不足,部分行业和领域的标准与国际化标准还有一定差距。

    “要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除了解决标准供给问题,关键还在于科技创新。”刘典说,根据《纲要》,质量强国的根本动力是改革创新。只有以科技创新促进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持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才能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形势的变化。

    在刘典看来,依靠科技突破质量强国发展瓶颈,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以自主创新加快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不断推动我国由“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提升“智造”水平,是全面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战略。目前,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建设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等,都是依靠科技突破质量强国发展瓶颈的重要实践。如今,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开始用智能装备改造生产流程,这为我国装备制造业带来智能化发展的新机遇。

    方向也表示,近年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数字经济成为一种绿色、创新、可持续的高质量经济范式,是能够引领产业结构升级的新动能,将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布局、经济增长动力发生根本性改变,有力支撑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质量强国建设离不开计量、标准、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等质量基础设施的支撑。“新形势下,我们要围绕满足支撑我国从质量大国到质量强国迈进的基础设施的重大科技需求,全力以赴做好量子精密测量、数字技术标准、智能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前沿核心技术攻关,夯实质量强国建设的技术基础。”方向说。

    深入推进质量强国建设

    《纲要》明确指出,到2025年,质量整体水平进一步全面提高,中国品牌影响力稳步提升,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满意度明显增强,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质量强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到2035年,质量强国建设基础更加牢固,先进质量文化蔚然成风,质量和品牌综合实力达到更高水平。

    方向表示,实现上述目标,需要积极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支撑保障作用。建议优先在国家科研机构布局质量科技创新领域的全国重点实验室,锚定质量强国建设总目标,集中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同时,要加快建设国家级质量标准实验室,开展先进质量标准、检验检测方法、高端计量仪器、检验检测设备设施的研制验证,着力提升质量基础创新能力。此外,企业是质量强国建设的主力军,要加大对主导技术标准制定的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的政策支持,充分激发其质量创新活力。

    “我们要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比如加大对于基础研究的投入,引导企业向应用基础研究等创新链前端延伸,催生更多自主创新、颠覆性创新成果。”刘典说。

    品牌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象征,也是质量强国的内在支撑。《纲要》明确,企业要大力实施质量品牌战略,将产品设计、文化创意、技术创新与品牌建设融合,提升品牌建设软实力,努力培育中国精品。

    刘典认为,推进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工程,既要求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也要求从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这意味着我们创新、质量、标准体系、制度建设多手都要抓,多手都要硬,才能培养中国品牌,提升中国商品的价值,使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刘典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