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6日 星期五
明清宫廷里的足球运动
上图 《明人朱瞻基行乐图》卷之观蹴鞠 下图 故宫博物院藏冰上蹴鞠用冰鞋故宫博物院影像资料库供图

【博览荟】

    ◎周 乾

    目前随着决赛的临近,第22届世界杯足球赛已经进入关键阶段。如今足球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运动,历史悠久。足球源于我国古代的蹴鞠。蹴即踢,鞠即球。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蹴鞠就已成为非常流行的体育活动。如《战国策》卷八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踏鞠者”。我国历史上多个朝代的宫廷活动中,均包含了蹴鞠内容。如东汉文学家李尤撰《鞠城铭》,其中载“圆鞠方墙”(圆形的鞠,方形的赛场)“二六相当”(双方各六人)等内容,可反映汉代宫廷中,有较为正式的蹴鞠场所和比赛规程。又如《新唐书》卷四十八载“寒食献球”,即唐代宫廷中,在寒食节会开展蹴鞠活动。再如北宋苏汉臣绘作《宋太祖蹴鞠图》,描绘了宋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光义和臣子们蹴鞠的场景。故宫为明清皇宫,蹴鞠亦为宫廷活动的重要内容。其中,明代宫中的蹴鞠多为娱乐活动,清代宫廷蹴鞠则以冰上竞技为主。

    明代多位帝王为“蹴鞠迷”,明宣宗朱瞻基即为其一。故宫博物院藏《明人朱瞻基行乐图卷》,揭示了明代宫廷娱乐活动的场景,其中就包括蹴鞠。画面中,开阔的场地上,由几名宦官组成的球队进行比赛。一名球员左脚抬起,似乎要踢起凌空的“足球”,并作出进攻姿势;而他的对面,一名球员挺胸直立,双手置于身后,手掌交叉相握,左脚做发力状,似乎准备起脚断球。而朱瞻基身着便服,头戴窄檐大帽,正襟危坐于一帐篷内,全神贯注地观看比赛。朱瞻基曾作诗《蹴踘》(《大明宣宗皇帝御制集》卷四十三):“密密清阴接贝宫,锦衣花帽蹴东风。最怜宛转如星度,今古风流气概同”。此处,“清阴”是指树荫下,“贝宫”是指华丽的宫殿。明宣宗在诗中描绘了精彩纷呈的蹴鞠比赛场景,赞美了运动员们的高超球技,抒发了对蹴鞠的喜爱之情。

    明代宫廷里喜欢蹴鞠的女性,亦不在少数。如崇祯皇帝的宠妃田贵妃,不仅才貌双全,而且精通蹴鞠技巧。清初诗人吴伟业在《永和宫词》中,称赞田贵妃“丰容盛鬋固无双,蹴鞠弹棋复第一。”清初文人王誉昌所撰《崇祯宫词》载:“锦罽平铺界紫庭,裙衫风度压聘婷。天边自结齐云社,一簇彩云飞更停”,生动描绘了田贵妃与宫女们蹴鞠的场景。她们一改弱柳扶风的形象,在球场上英姿飒爽,而田贵妃更是出类拔萃,众莫能及。此处“锦罽”指草坪;“齐云社”指蹴鞠组织,亦可称为“足球队”。类似的场景可见明人杜堇绘《仕女图》。画面中,几名宫廷仕女在树下的空地上蹴鞠。只见一名仕女右脚抬起,脚尖顶球,做进攻状;对面的仕女则跨步前倾,做防守状,动作敏捷熟练。女球员们不仅面容娇好、娇美华贵,而且在球场上身手不凡,有不输须眉之势。

    清朝统治者为满族,而满族体育文化的特点之一为冰嬉,即冰上运动。乾隆帝诗《瀛台雪景》载:“每冬太液冰坚,令八旗与内府三旗简习冰嬉之技”,可反映清代宫廷对冰嬉运动的重视。而蹴鞠与冰嬉的结合,则形成了清代颇具特色的足球活动——冰上蹴鞠。冰上蹴鞠为清代宫廷的主要活动内容,集军事训练与游艺功能于一体。乾隆帝之《冰嬉赋》载:“复有革戏,其名圆鞠……黄帝作练戎之俗,武由是习兮其争也君子”,认为黄帝曾用蹴鞠来练兵,而冰上蹴鞠属于抢球运动,可以增强兵士的战术意识,并培养其气量和胸襟。

    清人潘荣陛撰《帝京岁时纪胜》之蹴鞠,解读了冰上蹴鞠的比赛内容:两队抢球,每队数十人,均设领队;比赛时,一个皮质球被高抛至半空;当球下落时,两方争抢,得到球的一方获胜;随后,由输方将球踢至远处,双方再进行抢夺。清人吴振棫撰《养吉斋丛录》之卷十四,对冰上蹴鞠的地点、方式进行了更为详细地说明:“岁十二月,西苑三海层冰坚冱,于是择令辰,圣驾御冰床临视焉。或五龙亭,或阐福寺,或瀛台等处,无定地。冰鞋以一铁直条嵌鞋底中,作势一奔,迅如飞羽”“继曰‘抢球’,兵分左右队,左衣红,右即衣黄。既成列,御前侍卫以一皮球猛踢之至中队,众兵争抢”。此处,“西苑三海”即今北京北海公园附近水域。由此易知,每年12月西苑三海水面结冰时,兵士分为红、黄两队,脚穿冰鞋,进行“冰上足球”比赛。御前侍卫发球,皇帝亲临现场观赛。实际上,冰上蹴鞠就是一种没有球门的冰上游戏,且脚踢球的方式变成了手脚并用的抢球方式。

    明清宫廷里的足球运动是我国古代蹴鞠发展史的一个缩影,亦见证了我国古代足球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作者系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