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4日 星期三
当好建设交通强国的“国家队”
——央企负责人谈建设交通强国

    王彤宙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党的二十大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国情、着眼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集团)始终牢记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光荣使命,坚持立足国家战略需求和行业发展需要,牢牢把握科技创新的重要地位,持续突破领先技术、铸造优质产品、健全科研体系,以实际行动肩负起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使命担当。

    以先进的技术标准支撑交通强国建设。拥有世界领先的技术、制定行业通用的标准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关键支撑。

    中交集团坚持自主创新,持续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始终将科技攻关作为“头号任务”,在高原冻土、离岸深水港、深埋沉管隧道、长大桥建设等领域牢牢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两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自主研发的桥隧工程分析软件OSIS成功入选交通强国建设典型案例,为突破国外技术封锁打下扎实基础。

    中交集团主动投身标准制定、推广持久战,截至目前共主参编国家标准71项、行业标准202项,牵头制定发布5项挖泥船、3项起重机ISO国际标准和1项水运基础设施IFC国际标准,积极开展中国交通行业标准编译工作,并先后发布英文、法文、俄文等多个外文版本的中国公路行业和疏浚行业标准体系,有力推动了中国标准走向世界。

    以一流的工程产品助力交通强国建设。打造世界驰名的工程与装备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基本要求,必须在服务发展大局中发挥中交集团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服务的独特优势,以核心科技推动中国路、中国桥、中国港和中国装备成为“国家名片”,奋力浇筑高水平“民族工程”。

    中交集团建设的港珠澳大桥被誉为“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在岛隧工程施工中,成功突破高精度清淤、最终接头安装等核心技术,建成了世界上最长、最深的海底沉管隧道,使我国一跃成为世界领先的沉管隧道技术大国;建设的上海洋山港四期工程成为全球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集装箱码头,不仅向以色列等发达国家输出了建设“智慧港口”的中国经验,更向世界展示出海纳百川的中国气度。中交集团倾力铸就高精尖“大国重器”,自主研制的国内首艘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型自航绞吸挖泥船“天鲲号”,其泥泵远程输送能力位居世界第一,是当之无愧的“造岛神器”;自主研发的世界首台高寒高海拔、大深度、超大直径硬岩竖向掘进机“首创号”,零部件实现全国产化,竖向掘进深度可达800米,堪称名副其实的“施工利器”。

    以健全的科研体系服务交通强国建设。建立科学健全的科技创新体系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重要保障,必须运用好国有企业在重要领域的制度优势,努力构建科研环境与科技人才有效衔接、互为支撑的良性循环,狠抓体制机制建设。成立科技创新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领导小组,确保党的全面领导贯彻科研工作全过程;成立“中交科协”,组建高端科技智库,参与共建多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全面深化政产学研协同创新;长大桥建设和疏浚技术装备两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被纳入国家科技创新基地新序列管理,青海花石峡冻土公路工程安全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获批运行,“三级四类”创新平台共计151个,为推动科技创新提供了“肥沃土壤”。中交集团深耕领军人才培养,张喜刚、林鸣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汪双杰获评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十三五”以来,3人获评全国创新争先奖,5人获评全国勘察设计大师,5人获评全国水运工程勘察设计(建造)大师,5人入选国家“特支计划”,4人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交通科技人才高地已经初具规模。

    面向未来,中交集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力争交出更多精品工程、突破更多核心技术,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