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08日 星期四
这家“中间商”,让湖南创新创业激情越涨越高

    ◎本报记者 俞慧友

    

    2735个项目报名参赛,272家企业获融资超40亿元,服务并培训企业超4000家。

    12月2日,在长沙举行的2022年湖南省创新创业大赛颁奖仪式上,湖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志坚透露了这样几个数据。

    乍一看,数据并无特殊,读懂它得追溯到九年前。

    2012年,在科技部主导下,激励创新创业的“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启动。第二年,湖南省迅速响应,启动相应省级赛事。今年,已经是第九个年头。

    九年里,大赛累计吸引18160个创业团队和企业报名参赛。今年报名数,比首届报名数增加527个,足足增长了5倍;数据显示,大赛参赛项目数,年均增长率达到了20%。

    是什么,让一场省级赛事越办越火,参与度越来越高?

    做好“中间商”,他们为参与者搭建“朋友圈”

    “大赛是我们创新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一种探索和尝试。通过大赛平台,我们逐步搭建起了参与者的‘朋友圈’,这个‘圈’现在已经越来越大。”李志坚对科技日报记者说。

    不止有了“朋友圈”,参与者还都有收获。

    “没有一场大赛,能做到人人都获奖。但我们努力探索,让每个参与者都不‘白来’。我们做到了。”湖南省火炬创业中心副研究员刘健,九届大赛的见证者和经办者之一,如此描述他眼中的大赛。

    对政策“弄不懂吃不透”,是中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科技政策扎实落地的“拦路虎”。

    对此,大赛给参与者送了“伴手礼”——湖南省科技厅推出的“创业者成长计划”,核心内容就是科技政策的宣讲和落地推动。

    大赛平台像“中间商”。这里,有优质风投机构、银行券商。他们不差钱,但缺乏有价值的投资项目;这里,有手握技术的科研人员。他们有技术,但缺乏产业化落地途径;这里,更有一大批渴望资金和技术创新创业团队和科技型中小企业。

    “在这里,大家既不需要满世界找资金,也不需要满世界找技术。”刘健说。

    “以赛代评”,“以奖代补”:企业坐上立项“直通车”

    不需要申报就能获得科技项目和人才帽子。项目执行完毕,也无须结题验收。这似乎有点完美得不真实。但在湖南省创新创业大赛里,这种好事真实存在。

    为鼓励大家的参赛积极性,湖南省科技厅探索出台了“以赛代评”“以奖代补”的后补助立项普惠政策。

    截至目前,大赛实现了对参赛总项目数16%、半决赛项目数40%的项目后补助支持。此外,参与者还有高概率获得湖南省科技创业领军人才等人才帽子的直接认定。推荐参与国赛的企业,更有望获得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的支持。

    “政策普惠,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小微企业来参赛。我们的报名参赛项目数,不仅逐年递增,而且每年都居中部省份第一位。”湖南省火炬创业中心主任李阳保说。

    “红利”诱人,难免会让部分企业打起“走后门”的“小九九”。但“后门”,被大赛主办方“堵”得死死的。

    大赛设置了参赛项目现场随机分组、专家现场随机分配的“双随机”模式。此外,赛场实行现场打分、现场公布分数排名,即时公布结果的制度。

    “因为‘没空子’可钻,大赛实现了零投诉,也切实保障了获奖项目的含金量和优质性。”刘健说。

    公信力好,含“金”量高的大赛,每年都吸引到新面孔的企业争先恐后地参与。每年湖南推荐到国家参赛的项目,获奖率也从未低于推荐项目数的一半。

    “每一届大赛,我们都在探索‘政策加码’,为参赛者争取更多的政策红利,以调动大家的创新创业激情。”湖南省科技厅高新处处长王先民说。

    每个赛程,他们都为参赛者准备了“礼遇”

    据了解,大赛包括初赛、省半决赛、省总决赛,和全国赛四个赛程。科技日报记者注意到,每个赛程,都有为参赛者准备特别的“礼遇”。

    初赛阶段,大赛设置了多类“直通车”:“以投代评”,参赛期一年内,获设定金额的创业投资参赛者,可“跳级”进入省赛半决赛;“开通”全国独家“卓越直通车”,对高层次人才创办的企业,直接晋级参与半决赛;各市州给予真金白银支持的项目,也能获直通半决赛资格。这也更好地调动和引导了市级财政资金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发展。

    半决赛阶段,“创业者成长计划”为参赛者“准备”了多达350家的投融资机构、150家专业服务机构的“排面”。每场比赛,都是一场投融资路演,实现资本与项目的零距离对接。

    总决赛阶段,则是湖南省选拔未来上市企业的“潜力企业池”。截至目前,通过大赛,湖南已成功培育了爱威科技、飞沃新能源、松井新材、华曙高科等上市企业。

    湖南着力围绕省委省政府重点战略部署,开辟了有当地特色的专业赛事通道,如轨道交通,数字创意专业赛等。

    大赛还伴生了诸多“副产品”。比如,将大赛“搬”去园区,助推园区招商引资。在大赛打造的“朋友圈”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成了合作伙伴……

    “每一届大赛,都有落幕的节点。但市场的‘大赛’,永远不会落幕。我们希望通过大赛,能让每个参与企业都成为‘夜空中最亮的星’,也希望他们能带着从大赛中的收获,去市场中更好地角逐。未来,我们会不断提升,让大赛更好地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并成为它们更好的伯乐和雪中送炭者。”李志坚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