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4日 星期一
人才聚力,彩云之南更添彩

    ◎本报记者 赵汉斌    

    坐拥毗邻南亚东南亚的区位优势,绿色能源、矿产、高原特色农业、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海内外人才荟萃,劳动力优势明显,彩云之南潜力无限。

    过去十年,云南省经济总量从2012年的1.1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7万亿元。今年前三季度,云南经济同比增长3.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

    记者从主题为“智汇彩云南,共谋新发展”的第六届云南国际人才交流会上了解到,今天的云南机遇叠加,活力迸发,越来越友好的发展环境,为广大人才创新创业铺就一片沃土。

    人才新政引来凤栖梧

    “云南的人才政策,为广大人才安居乐业提供服务保障。为了人才,我们诚意满满,舍得投入!”云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宁说。

    今年以来,云南省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政策,大力实施兴滇人才支持计划,每年拿出40亿元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推出了“兴滇惠才卡”、子女就学、医疗保障等20多项服务政策,让各类人才在云南干得安心,过得开心。

    对符合条件的引进人才,云南省可给予一次性工作生活补贴最高100万元,入选计划人才申报的项目支持经费最高1000万元,顶尖团队项目支持经费最高3000万元。

    人才团队在滇承担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取得突破的,给予最高1000万元经费支持;对两院院士作为项目负责人,围绕重点产业链组织实施科技攻关或成果转化成效显著的,给予最高1亿元经费支持。“让广大人才有为有位、名利双收,激励人才扎根云岭大地创新创业、建功立业。”云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高俊说。

    “目前,我们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省重点实验室107个,院士工作站166个。”云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王学勤介绍,入选国家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58人,培育省级创新团队278个。

    得益于人才汇集聚力,近年来,云南省主持完成了17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综合获奖情况居西部第4位;12人获何梁何利奖;1610项科技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

    人才汇聚,区域科创中心更具辐射力

    “我爷爷施平出生在云南,我的祖籍也在云南。我一直对这片红土地心怀眷恋,充满感情。”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12日在第六届云南国际人才交流会上的致辞,一下子拉近了与听众之间的距离。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施一公认为,近年来,云南主动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高起点培育先进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加快建设中国绿色与光伏之都,展现出创新驱动、科技赋能的澎湃动力和无限前景。

    来自德国鲁道夫沙尔平战略咨询交流股份公司董事长鲁道夫·沙尔平则表示,此次到访,看到了云南巨大的潜力、丰富的资源和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他愿发挥所长,助力云南在德国和欧洲开展投资洽谈、产业推介等活动,吸引更多人才、企业来滇发展。

    人才汇集,也让云南着力建设的面向南亚东南亚科技创新中心有了更强的“辐射力”。

    此前,科技部和云南省共同建成了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中心和中国—东盟创新中心,在南亚国家建立了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中心分中心,构建了国际技术转移协作网络。

    云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院长马敏象告诉记者,通过这些科创平台,已成功举办3届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以及30余场双边、多边技术转移专场对接活动,促成了80余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签署或落地。

    同时,为南亚东南亚国家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转移经理人近百名;累计实现技术有效服务对接超过100项,第三方技术服务超过200项,有力地促进了面向南亚东南亚国家的科技创新合作与技术转移。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