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北新区自主创新服务大厅的工作人员在受理企业的项目申报、资金兑付等业务 南京江北新区自主创新服务中心供图 |
◎本报记者 金 凤
4年来,南京江北新区自主创新服务中心团队实地走访1000余家企业,收集解决1800余件问题,汇聚22家高校的约3000个科技成果,年均45场科技创新活动,助力新区科技企业活力奔涌。
“为何企业战略对企业发展非常重要?又该如何运用外脑来激发组织战略思维,不陷入认知局限……”10月15日,周六,南京江北新区一家企业里,40多位企业家围坐一团,对讲师提出的这些问题眉头紧锁、若有所思。
这场南京江北新区(以下简称新区)科技企业家成长训练营,是新区自主创新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为区内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推出的科技服务活动之一。培育科技人才,发展生态圈,助力科技企业成为地方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映射着科技服务体系的致广大而尽精微。
“建设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优化创新生态环境,我们在努力回答‘为谁服务’和‘服务什么’的问题。”新区自主创新服务中心主任吴春华与记者分享,自2018年以来,新区创新科技服务体制机制,以企业需求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打破科技服务功能和资源条块分割的格局,由“分散服务”转变为“集中服务”,由“管理思维”转变为“服务思维”,逐步形成以“科技企业培育、技术创新服务、科技金融支撑”为主要内容的科技服务体系,高度集成政策、金融、技术、活动、中介等各类科技服务功能,增强新区科技创新协同能力。
驰而不息,锲而不舍。4年来,中心团队实地走访1000余家企业,收集解决1800余件问题,汇聚22家高校的约3000个科技成果,年均45场科技创新活动,助力新区科技企业活力奔涌。
全流程“管家式服务”,助推科技企业成长壮大
挂牌于2018年初的中心,4年来打造综合性一站式服务平台。这种“一站式”,从新区企业服务平台可见一斑。登录该平台,从科技资讯、政策服务、项目申报、科技金融、科技活动,到知识产权、服务超市、仪器共享等的十大板块为企业发展提供全过程支撑服务。截至10月10日,江北新区企业服务平台已有3590家企业注册。
大数据时代,如何让数据多跑腿,企业少跑腿,让企业发展事半功倍?中心将“店小二”姿态融入一款大数据政策智能匹配平台——“政策罗盘”,该平台通过企业数据与政策条件的精准智能匹配,为企业政策申报赋能。
线上服务高效互动,有求必应,线下服务也未雨绸缪。“我们在不断优化政策服务机制,提升政策服务精细度。”中心政策服务部部长张华说,“中心为新区企业提供全流程、一对一的政策申报服务,前期主动挖掘筛选一批潜在的优质‘种子’企业,并开展政策预申报培训。申报过程中从政策理解、申报规划、材料制作、申报提交、结果公示、项目验收等方面开展全流程辅导。”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借助这套政策服务组合拳,近2年,中心年均办理各类项目申报、兑现、验收等230余项,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立项数连续两年位居江苏各区县第一,累计为企业争取省级扶持资金2.1亿元。
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在如今的新区,企业遇到发展难题时,总会向网络平台“企业诉求直通车”求助。中心综合管理部部长袁站涛介绍,“‘直通车’通过建立受理、派单、办单、反馈、评价的企业诉求闭环处理机制,实现企业诉求和政府服务的直连直通、无缝对接,今年6月25日上线后,已解决企业诉求121件,涉及科技创新、人才需求、用房用地、融资需求、惠企政策、规划建设、行政审批等方面。”
面向产业需求,打通产学研创新链、价值链
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关键是要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如何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和政府统筹作用,促进资金、技术、应用、市场等要素对接,考验着政府科技服务的工作效能。
如今,中心市场资源部工作团队每周都会走访约10家科技型企业,中心市场资源部部长仇文豪将这个过程称之为挖掘企业的“真需求”,“即了解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以及在政策、技术、人才、金融、专业服务等方面最急迫的需求”。中心今年已走访新区企业共339家,解答企业咨询问题420个。
2020年,中心走访南京炫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时,该公司正打算开发一款儿童智能推荐算法,帮助家长正确引导儿童收视行为,但当时还缺乏对儿童心理学的研究。
中心当即对接技术经理人、东南大学南京江北新区创新研究院科技部部长马俞瑞,后者多方调研,向公司推荐了东南大学孙钰教授团队。经过多次交流,双方最终于2021年达成合作,其“基于儿童心理学的少儿视频智能推荐算法研究”获得2021年江苏省产学研合作项目立项。
如果说一对一走访可以让企业和科研院所各取所需,满足个性化需求。那么,融汇创新资源,建立产学研交流资源池,科技成果和现实需求则可以高效对接,事半功倍。
自2019年起,中心主动出击,面向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单位广泛征集科技专家和技术骨干,加强科技项目成果储备。
如今,中心组建的“科技专家库”“科技成果库”“科技服务超市”已汇聚清华、复旦、南大、东大等22家高校的可转化科研成果2620项、技术专家1425人,以及知识产权、技术转移、法律服务、资质认证等专业科技服务机构170家。创新资源的汇集助力打通了供给侧与需求侧障碍,目前中心已帮助约10家企业开展技术对接。
为助力产学研合作深度融合,中心还每年至少组织开展技术对接交流活动10余场,已促成9个项目转化落地,同时还与以色列、澳大利亚、英国、韩国等国开展跨国技术交流。
打出“连环组合拳”,科技、金融、产业深度融合
创新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新区创业企业云集,这类企业的共同特点是,掌握一定核心技术,却缺乏持续的资金投入,融资需求强烈。而科技企业又因其轻资产、产业化存在风险等特点,在融资过程中遭遇融资难、融资慢等困境。
新区大胆尝试,守正创新,打通数据孤岛,在银行与企业间搭建互信桥梁,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
2021年6月,新区打造的政企银一体化数字金融服务平台——“科创数金”正式上线。平台在整合企业大数据基础上,实现企业综合价值自动评级,首创了科技企业授信额度测算模型,与银行系统打通互联,提升企业融资效率,并创新采用银行“竞标”报价模式,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中心项目发展部部长张明辉介绍,中心还积极与各类科技金融服务专业机构合作,为企业提供债权、股权、担保、保险、多层次资本市场、资产管理、转贷等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综合金融服务功能。2022年帮助企业进行融资对接180余次,新增对接金融产品28个,帮助多家企业对接股权融资机构。
“为科技创新赋能、为企业发展服务,是中心不变的发展理念。我们奋力建设全面、高效、精准、深度、创新的科技服务体系,让科技服务覆盖面更大,服务效能更高,服务内容更精细,改善营商环境,提升企业的获得感,并在实践中面向企业需求开拓创新,不断提升整体科技服务水平。”吴春华说。
风好正是扬帆时,奋楫逐浪天地宽。如今的中心,正厚植创新生态沃土,搭建创新服务平台,整合科技创新要素,畅通数据互联,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实体与金融对接,企业科技创新活力澎湃奔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