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30日 星期五
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建设高水平科技智库

◎本报记者 付丽丽

    “建设一流科技智库,必须培养一流的复合型知识背景人才,并且需要为人才成长创造学习环境和工作机会。”9月26日,在中国科学院战略咨询研究院主办的第三届智库建设理论研讨会智库人才培养专题论坛上,该院研究员周城雄说。

    周城雄介绍,科技领域问题一般不仅仅是单纯的科技问题,往往会跨越诸多领域,涉及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需要科技智库人才具备扎实的各领域理论知识。

    然而在我国,当前智库人才培养仍面临一些问题。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中东欧研究室副主任鞠维伟表示,国内智库招揽人才标准难以与智库工作相结合,尚未形成智库型人才培养机制,人才评价“重学术、轻智库”等。

    “培养智库型人才需破解学术与智库相互‘看不上’的问题。”鞠维伟建议,应确立智库人才培养分工体系,建立适合智库型人才的评价标准和体系等。

    究竟该如何培养?周城雄认为,科技智库人才需要更加复合的知识。复合型知识背景的智库人才优势已经在众多智库得到证明。他举例说,美国兰德公司拥有的858名政策专家中,有649名政策专家具有多学科背景,占75.6%;818位政策专家擅长两个及以上的研究主题,占95.3%;平均每位专家关注了5.9个研究主题。

    周城雄表示,科技智库的人才培养难度非常高,其与各学科的关联广度超过一般智库较多,尤其是一般智库不太需要关注的理工农医类学科,科技智库都不能回避。“任何个体的知识结构都不可能完美,只是在向完美靠近。”周城雄说,因此,人才培养应当以自然科学的知识背景为主要基础,集中在核心学科,同时覆盖主要学科,还应增加科技智库人员与科研一线及政府决策部门的接触机会。

    在中国科学院战略咨询院人事教育处主管刘诗敏看来,智库人才培养应加强顶层设计,促进供需主体有效对接。如采用高校、智库单位和社会组织联合办学模式,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作用,聚焦决策需求和学科前沿问题,以“真”任务、“真”问题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智库人才供需匹配。同时,创新培养体系,科学制定智库人才培养方案。

    “智库人才的培养应该是多元的,要借鉴优秀智库的培养模式,以任务、项目、重大问题为导向来推动学科发展,进而培养人才。”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汪寿阳强调。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