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苇洁 贵州科学院贵州省山地资源 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贵州是业内专家公认的全球高品质猕猴桃最佳产区之一,猕猴桃一直是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的特色优势水果。
我最初的研究方向是石漠化生态治理,11年前的一次调研改变了我的研究方向。领导带队调研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猕猴桃产业。水城红心猕猴桃风味独特,很受市场的欢迎,但由于种植面积小、种植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科技支撑,老百姓得不到最大实惠。考察之后,我就萌生了为当地老百姓做点儿事的想法,这个想法得到了有关部门的支持。
要做农业研究,就要有自己的试验地。过去11年里,我既是农场主又是科研人员,克服了资金短缺、果树理论不足、人才队伍不稳定、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困难,建成了贵州省首个猕猴桃产学研基地,并且成功探索了“以园养园”的运转模式。
有了自己的试验地,我们团队的研究方向和目标变得更加清晰。11年里,我们先后解决了水城猕猴桃枝芽管理、花果管控等技术难题,制定了4套技术标准,将亩产从500千克提高到1000千克,使商品果率从65%提高到85%。
2014年起,我坚持8年在水城区担任科技特派员,对口服务米箩镇俄戛村,全村1611户7091人,以前主要种玉米和辣椒,户年均收入6000元左右。我鼓励他们种植红心猕猴桃,教他们育苗,把他们召集到产学研基地进行集中培训。通过发放技术资料等方式,我们把有文化并且愿意学技术的农民培养为“二传手”,帮助有条件的农户发展猕猴桃庭院经济。
如今,这个村的种植面积已有6300多亩,猕猴桃成了全村致富的金果果,户年均收入从原来的6000元增加到40000元,全区猕猴桃种植规模超过了10万亩。看见老百姓收入提高了,生活更加幸福了,我感到十分欣慰。
我的团队成了和村里关系最“铁”的科技特派员团队。我们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科技图片展、实物展,把科普带到了乡村,让老百姓和中小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猕猴桃,提高了他们对资源的保护意识。
“十三五”期间,猕猴桃产业成为贵州省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带动了十万余人脱贫致富,在我们的努力下,相关产业必将为助力乡村振兴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