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01日 星期四
科研助理,未来可期!
◎付锐涵

    ①高雅楠在硕士毕业后加入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担任科研助理

    ②厦门大学光学海洋学实验室科研助理武秀玲在“海丝二号”卫星研制现场

    ③兰州大学黄建平院士团队科研助理李武仁在巴基斯坦白沙瓦大学进行雷达调试

    ④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固态能源系统技术中心科研助理孙秀红在实验室做实验

    实习记者 宋迎迎摄  

    ⑤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科研助理王芳在牡丹课题组试验基地实践 丁沁摄  

    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科研助理朱东升在青海湖取样

    ⑦广东省人民医院刘再毅教授团队科研助理朱俊凤(左二)组织团队活动

    ⑧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助理黄彩虹在瑞典哥德堡第26届国际车辆系统动力学学术大会上作学术报告

    ⑨中国农业科学院科研助理田毫杰在实验室观察种苗生长 

    本报记者 华凌摄  

    ⑩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科研助理张瀛东在植物病虫害国家重点实验室做实验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科研助理杨志文在元素有机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核磁共振波谱实验 

    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科研助理吴丽飞(右一)到养殖场进行蛋鸡喂养实验

    东华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冻土实验室科研助理王泽成在做实验

    (以上图片除署名外由受访者提供)

    今年6月,《科技部等七部门关于做好科研助理岗位开发和落实工作的通知》发布,要求各部属高校、中央级科研院所、中央企业等在所承担的各级科技计划项目和建设布局的各类重大创新基地平台中,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参与科研工作,合理设置新的科研助理岗位。两个多月以来,各方积极行动,广泛动员,统筹推进科研助理岗位开发工作,吸引了逾十万名大学毕业生加入科研助理队伍。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创历史新高。答好毕业生就业这道必答题,不仅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而且直接影响经济长远发展和社会稳定。科研助理岗位开发工作的不断推进,对于进一步稳岗位扩就业、助力科研队伍人才储备都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在相关政策引导下,一大批有理想、有知识、肯吃苦的青年人才以科研助理的身份投身科研一线,在推进科研项目开展、助力科学实验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一线城市到祖国边疆,从国内第一个无人渔场,到中非的“幸福草”;他们为水库大坝“体检”,为小卫星“保驾护航”,为农作物育种培苗……他们在平凡中不懈奋斗,于“精微”处恪尽职守,用汗水擦亮青春底色,成为创新中国最新鲜的血液和最生动的注脚。

    科学研究是一个复杂过程,既有振奋人心的攻关突破,也有循环往复的实验求证,需要分工协作、群策群力。科研助理作为科研团队的一部分,能够协助科研人员,在项目推进、数据收集、报告撰写、成果转化、财务管理等诸多环节中完成基础支撑工作,保障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

    “催化”创新的同时,科研助理也在工作中获得成长。他们真正走进了科研现场,如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所生态系统格局与过程团队的科研助理张梦琦,参与了我国启动的第二次大规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他们也分享了团队的成就与荣光,如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科研助理胡丽荣,参与的“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遥感调查与评估”项目被知名科学家评价为“榜样”。

    与优秀的科研团队同行,由院士、专家领路,许多科研助理在工作中点燃了学术兴趣,坚定了科研方向。他们说“哪里有建设,哪里有我们”,要“真做科研、做真科研”,要“把科研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成果留在百姓家”——科研人的精神品格和优良传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接力传承,成为年轻人工作和学习的“指南针”。

    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呼唤更多人才发挥作用。事实表明,科研助理未来可期!让各项积极政策加快落实,进一步做好科研助理岗位增量工作,细化保障措施,拓宽成才路径,帮助不同专业、不同特长的高校毕业生各尽其才、各展其长,写就更多创新有我、科技报国的青春佳话!

    视觉中国供图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