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佳星
“依托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中的积累,我国有9款新冠疫苗获批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在产出量、品种等方面均表现优异。”8月2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卫生健康科技创新与医学教育工作的进展与成效,国家卫健委科教司监察专员刘登峰在会上表示,基于重大专项积累的药物筛选研发、临床评价的平台和团队,我国很快推动了中和抗体药、化学药和中药等新冠药物的成功上市。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十年来我国卫生健康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涌现出一批重要科技成果,为人民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重大事件的处置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奋力创新,让新药研发由仿到创
“一种由抗体与化合物结合而成、靶向性更强的新型抗癌药物,我们称之为ADC药物,之前在我国是没有的,现在已经获批上市。”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建东表示,十多年来,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在恶性肿瘤药物研究方面进行了重点布局,支持400多个项目,促进31个新药上市,使得替尼类药物成为我国医院的常用抗癌药,且出口到美国等其他国家。
新药创制不仅使得我国在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而且为肿瘤患者提供了副作用更小、痛苦更少的药物。“一些创新药拓展了新的抗癌机制,针对乳腺癌、肺癌、脑胶质瘤、淋巴瘤等疾病,有好几个药物可以期待,有望在未来几年内服务于我国患者。”蒋建东说。
在儿童用药方面,新药创制重大专项投入6亿多元经费,开展了105个药物的研究计划。据统计,2021年共有47个儿童用药获批上市,其中14个纳入了优先审评审批,极大促进了儿童用药上市进程,明显改善了临床用药水平。
数据显示,国家重大专项支持的获批上市一类新药已达到80个,是专项实施前的16倍。刘登峰表示,科技创新有力推动我国新药研发由仿到创、医药产业由大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带动我国传染病预防诊断治疗和控制水平跨越式提升。
完善创新体系,让最前沿技术服务于健康
十年来,我国卫生健康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在心血管等20个领域建成了50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在生物医药领域建成75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北京协和医院等5家医疗机构建设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建设109家委级重点实验室。
与此同时,通过启动实施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科研院所稳定支持的资源配置新机制得以建立,促进了我国医学研究的规范健康发展。
“临床研究水平体现一个国家的医学水平,直接关系到患者能享有的医疗水平。”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表示,我国的临床研究经历了从重视不足到高度重视的转变。在国家的各个重大医学科技项目中,临床研究的比重越来越大,成果产出越来越多。
“十八大以来,中国的临床研究在国际指南中的支撑力和占比上升。”王辰说,中国的指南过去主要基于国际上的临床研究材料,而今,基于国人的临床研究成为支撑中国临床指南的重要科学根据。
“人民的健康问题逐渐成为民生领域最重要、最核心的需求。”王辰表示,把各个学科最前沿、最先进的技术汇集到服务于人民健康上是医学的特点。随着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的不断完善,不仅仅是5G、AI、超算等相关信息技术,理学、工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等领域的技术和知识也将持续为人民生命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