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8月26日 星期五
他们的创新成果 为北京打造种业高地筑牢根基
刘华贵在实验室做实验 受访者供图
姜全(中)在贵阳市南明区永乐乡水塘村考察当地桃园 赵凯摄

    只有改变才有可能通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创造更大的效益,从而保持产业的活力和可持续性发展。通过建设高标准核心示范区,将依托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产生的桃新品种、新技术应用到示范区,可实现良种配良法的现代化桃栽培模式,应用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效益。

    ——秦向阳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推广处处长

◎本报记者 马爱平 通讯员 彭 楠

    “种子是桃子的‘芯片’。36年来,我们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做强桃‘芯片’。”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桃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姜全说。

    “23年弹指一挥间,我们将青春挥洒在北京油鸡的育种和推广上,让北京油鸡再次成为企业开发生产高档禽类产品的首选鸡种之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油鸡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刘华贵说。

    按照《北京现代种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 年)》,北京油鸡等特有畜禽遗传资源要建立保种体系,平谷等种业创新示范区要打造成种业科技创新高地,北京市要建设“种业之都”。

    使命在肩!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在平谷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的种业创新体系,通过建立桃现代产业科技创新的金三角新模式和北京油鸡品种资源保种场,为建设北京“种业之都”贡献创新力量。

    建立桃现代产业科技创新“金三角”新模式

    眼下,正是北京市平谷区的桃子成熟季。在平谷22万亩桃园里,个大味鲜的桃子挂满枝头,令人垂涎欲滴。

    平谷区桃产量占了北京整体桃产量的一半,约有10万户桃农。

    但是,有一段时间,有人向姜全反映:“这几年平谷大桃越来越不好吃了,越来越没有桃味儿了。”

    不仅是口感不如从前了,种植面积也下降得厉害。

    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北京市种植桃面积达到了47万亩,2015年缩小到约36万亩,2019年更是缩小到约31万亩。

    全国知名的“平谷大桃”产区平谷区,桃种植面积一度由22万亩缩小到16万亩。

    姜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他带着团队没日没夜一头扎在平谷桃园找原因、找出路。

    “种植面积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姜全发现主要原因是许多生产环节仍然由传统的人力完成,从业人员逐渐老龄化,一线人员多在60—80岁之间,绝大多数种植土地仍是个体零散种植,效益低下,导致许多好的新品种、新技术不能及时推广应用。

    大家认识到,如果继续按照传统形式发展是走不通的,北京的桃产业和桃产业技术研究需要在“新时代”得到改变。

    “于是,我们在平谷建立桃现代产业科技创新的‘金三角’新模式。由科研单位、政府部门、企业共同联合,发挥各自所长。科研单位提供新品种、新技术,政府进行推广培训,企业提供资金、试验示范基地。在科技的支撑下企业实现盈利,企业盈利后继续资助科研单位进行品种、技术的更新换代研究,政府助力产业升级,最终实现三方可持续性发展和共赢!”姜全说。

    2021年4月,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桃产业技术研究院在平谷区峪口果园成立。截至目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已完成了基地核心示范园建设150亩,示范关键技术10多项。桃产业技术研究院基地二期也已完成优异种质资源圃2000余株及育种圃5000余株苗木的定植工作。

    “只有改变才有可能通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创造更大的效益,从而保持产业的活力和可持续性发展。”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推广处处长秦向阳说,通过建设高标准核心示范区,将依托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产生的桃新品种、新技术应用到示范区,可实现良种配良法的现代化桃栽培模式,应用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效益。

    北京油鸡“三毛”和五趾特征得以完全恢复

    “北京油鸡”曾是赫赫有名的宫廷品种,是曾是与“北京烤鸭”媲美的北京地方家禽特产。

    “北京油鸡是一个原产于北京市的优良地方鸡种,也是目前北京市唯一被保留下来的地方鸡种。该鸡种以其外貌独特、 肉蛋品质优良而著称,具有三毛(毛冠、毛髯、毛腿)和五趾特征,肉味鲜美,蛋质佳良。”刘华贵告诉记者。

    然而,就是这个鸡种曾一度濒临绝种。

    “由于生产周期长、产蛋量低、饲养成本高,再加上国外的高产鸡种被引入到国内,农户纷纷弃养,我接手时只剩下300余只饲养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的保种场内。”刘华贵“临危受命”,在此之前,他的研究方向是猪的遗传和育种。

    刘华贵带领团队经过23年的品种选育和科学研究,通过常规育种与分子育种技术相结合,将北京油鸡特有的“三毛”和五趾特征完全恢复。

    “其中,胡须性状群体比例从10%提高到95%以上,五趾性状群体比例从30%提高到98% 以上,高峰期产蛋率从70%提高到85%以上,鱼腥味敏感基因被剔除,鸡蛋品质更有保障。种鸡疾病得到彻底有效防控,育雏期成活率达到98%以上。北京油鸡已经成为企业开发生产高档禽类产品的首选鸡种之一。”刘华贵欣慰地说。

    2020年4月,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建设的北京油鸡品种资源保种场被列入《平谷区国家现代农业(畜禽种业)产业园项目》建设任务之一。新建保种场在规划布局、基础设施、生物安全、养殖工艺、管理水平等方面达到国内一流水平,为北京油鸡品种资源保护、品种选育、科学试验等方面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保障。截至2022年8月15日,主体建筑的土建和装修工程以及场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已经全部完成,设备安装已经完成90%,预计9月份可以投产使用。

    “保种场建设投产以后不仅能使北京油鸡品种资源得到妥善保存,而且还可促进品种选育和开发利用,常年为社会提供油鸡鸡苗,达到以用促保的作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院长李成贵表示,为助力“种业之都”建设,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出台了《“一巩固三提升”工作方案》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11158”种业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方案》,助力补齐平谷区农业现代化建设短板,全力支持“平谷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和“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平谷区)”建设。通过项目实施,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将进一步增强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为提升北京现代种业,特别是农作物种业水平加油助力、添砖加瓦。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