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杆看变迁】
6月24日,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信达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达生物)宣布,该公司研发的创新药物PD-1抑制剂达伯舒获批,将用于胃及胃食管交界处腺癌的一线治疗。达伯舒从而成为唯一获批用于中国五大高发瘤种一线治疗的PD-1抑制剂。
仅用10年,信达生物便建立起一条包括32个新药品种的产品创新链。在苏州工业园区,有着许多像信达生物这样的企业,共同构筑起生物医药产业的坚实基础。
在创新的春风里,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从零起步,砥砺奋进,连续多年保持高速成长态势,成为苏州“一号产业”(生物医药)的顶梁柱。
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发布的“2021中国生物医药园区竞争力排行榜”中,苏州工业园区拿下了5个单项竞争力排名中的3项第一,其中包括含金量最高的单项指标——产业竞争力的冠军。
高端人才驱动产业高质量创新
今年4月,沙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沙砾生物)自主研发的GT101注射液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临床试验默示许可,成为国内首个获批临床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药物。
2020年,刘雅容在苏州工业园区创立沙砾生物,致力于为中国及全球实体瘤患者提供最优效的创新细胞疗法——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药物。
“园区宜居宜业的环境和对人才的各种支持政策,对海归人才形成强烈的吸引力。”在刘雅容看来,完备的人才链加速了企业的成长,沙砾生物在短短两年内就完成了核心架构的搭建,团队规模近百人,这让她创业信心更足了。
2007年,苏州工业园区便启动实施科技领军人才计划,历时16年,聚集了一批生物医药领域的世界一流团队。以高层次人才团队为引领,苏州工业园区集聚中外院士团队20个、国家级人才工程入选者93位、各级领军人才超1000名,各级各类生物医药创新人才的总量已超过5万人。
完备的人才链驱动着科技创新和产业聚变,使得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连续多年保持高速成长态势,产业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各类高引领性产品迭出。
如今,在新药研发领域,苏州工业园区已上市新药18个,包括信迪利单抗、卡瑞利珠单抗、泽布替尼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磅新药;累计获药物临床试验批件590张,其中一类新药临床试验批件484张,占比超80%,66个项目获国家重大新药创制支持。
在医疗器械领域,苏州工业园区已获二、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1223张,其中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378张;累计22个产品进入国家医疗器械创新产品审批“绿色通道”,其中11个已获批上市销售。分子诊断、植入介入高价值耗材、高端影像设备等领域呈集聚效应,一批高端产品打入海外市场。
优良创新生态催生创新成果
干细胞分化血小板作为全球新兴的尖端领域,在临床、药物和其他社会领域均有巨大潜在价值。
目前,全球有3家从事血小板体外再生产业化的公司,苏州血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血霁生物)是中国第一家专注于该领域的公司。2021年,刚刚成立的血霁生物便获得了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其中,投资方之一的苏州元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便是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控股的国有投资控股企业。
“我们致力于为民众解决血小板临床的刚需,期待为产业带来不依赖献血的‘第二次输血革命’。”血霁生物创始人朱芳芳博士表示。
创新生态越好,越容易萌发创新的种子、催生创新的成果。多年来,苏州工业园区致力打造一流的产业生态,叠加资源优势,促进融通创新,成为滋养创新种子的“阳光雨露”。
“一款新药从研发到抗体生成、申报评估等,要经历复杂的流程。正是有相关部门全程跟踪辅导,让我们少走弯路,才能大大缩短时间跨度。”信达生物首席科学家陈炳良表示。
如今,苏州工业园区已聚集超2000家生物医药企业,走出了信达生物、苏州康宁杰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博瑞生物医药(苏州)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明星企业,在园区科技创新引擎的推动下,各企业正瞄准各自细分行业最前沿的领域,不断追求突破和创新。
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创新委员会产业处副处长王正宇表示,从全产业链角度,该园区将会在人才招引、研发创新、产业化等方面持续加大扶持力度,同时加强政策制度创新,破解阻碍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
风好正是扬帆时。在苏州工业园区27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初步构建起集“人才、机构、企业、项目”为一体的全方位创新产业生态体系。2021年,苏州工业园区实现产值1177亿元,继续保持超过20%的增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