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故事】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人杜甫笔下的锦官城,即成都旧称,位于现成都以南。如今,高速发展的现代化成都正向南拓展,一批高科技研发集群在这里铺开建设。
研发集群之一的天府国际生物城,距成都母亲河锦江最近处仅50米,规划面积约44平方公里。已入驻的多家医药生物机构,日排放医废污水达一万余吨。
在惠及人民生命健康的同时,解决好医废污水处理问题,使产业发展和生态美景二者兼得,是建设者们面临的新课题。
7月14日,天府国际生物城花园式的污水处理厂内,监控仪表数字显示,进水含总磷、总氮、氨氮依次为4.41毫克/升、35.55毫克/升和30.00毫克/升;出水依次为0.09毫克/升、3.58毫克/升、0.05毫克/升,完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接近饮用水标准)。
锦江之畔的污水,是如何被“驯”化的?
待“驯”污水“野”性十足
高浓度氮、磷、硫、粪大肠杆菌……这些医废污水中的成分,曾令秦成龙“头大”。2019年,年仅30岁的他被任命为中建二局天府国际生物城污水处理厂项目总工程师。
天府国际生物城给污水厂设定的指标十分苛刻:日处理污水5万吨,达到Ⅲ类水质,成为所在湿地公园组成部分。
既是污水处理厂,又是公园。难!
沉淀池、半埋式地上置罐,无法满足要求。最新的全地埋式污水处理技术,成为唯一选项。不仅地下治污,也要地上造绿。
有无现成模板?
经广泛调研,设计团队发现,类似项目或距江河远,或排放标准低,多采用成熟的臭氧催化氧化技术。
两相参照,锦江之畔项目三大痛点被精准找出:
——比邻锦江,分解时间短,达标难度陡增。
——江边地下,水位基本与河床持平,抗浮是关键难点。
——设计面临新问题,以往采取的封路明挖法,对这座公园“城”绝不适宜。
站在清澈的锦江之畔,秦成龙一股倔劲上来:非把这里的医废污水“驯服”不可!
一“驯”污水分解时间短
比选多个分解方案,效果仍不理想。每过一日,设计图纸就迟交一天。
“可否在氧化氢水溶液催化技术基础上,加增紫外光?”心急火燎之际,一位水务专家的建议启发了秦成龙。
不同配比,反复尝试。一种三段式氧化系统高碱有毒污水处理工艺诞生,成功完成短时间分解目标,并获实用新型专利。
若今后废水量大,Ⅲ类排放标准能否做到万无一失?
必须增设一道保险。
“很多植物根茎有净化功能。”在一次“地上造绿”的设计研讨会上,一位园林专家的发言引起了秦成龙的注意。
“美人蕉,能吸收二氧化硫、氯化氢以及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这段话,令设计团队如获至宝。美人蕉、鸢尾花、车前草等7种植物,迅速被纳入设计。
此后,项目生产经理邹兵多了一项工作——监种120亩花田。
这些花草,将移植到污水处理厂地面,既是生物城湿地公园花海组成部分,也是深度处废流程之一。
二“驯”地下建筑浮力大
建造污水处理核心单元,解决抗浮是核心。全地埋,最深达20米,特别是汛期,更影响地下单元稳定。
采用普通锚杆稳固,每0.5平方米就需1根,且有离散性风险。设计一种高强稳固性的抗浮锚杆成为必选,这将创新结构建造力学计算。
“锚固整体稳定性、筏板基础抗冲切等,计算似乎不精确,还需再做验证……”面对外部专家接连提出的质疑,设计团队反复修改、不断求真,验算前后长达数月。经过两轮论证,最终完成计算书编写。
相比普通抗浮锚杆,全新的预应力扩大头抗浮锚杆技术实现标准化,抗拔力提高三倍,工程量节约50%。
三“驯”管道检修明挖多
复杂管道中,四轮机器人灵活穿梭。显示屏上,360度全景图像清晰。
警示灯亮了!一处微小裂痕被机器人发现。地面操控人员通过远程指挥,采用特殊材料进行填充和紫外光固化作业,圆满完成内部修复。
这是天府国际生物城污水厂日常维修的一个画面。
污水厂管网错综复杂,覆盖建筑面积超100万平方米,施工和后期维护是重要一环。减少“马路拉链”,降低成本,成为共识。
何不采用智慧建造技术?
没有应用先例,技术人员自己采集数据,创新声波探测和管道机器人检测修复技术。“就好比给管道做CT。”邹兵说。
新技术获“管道检测机器人”等三项实用新型专利,将以往明挖1个月的工期,缩短至4天。
2021年9月1日,占地120亩的污水处理厂竣工投运,医废污水终被“驯服”。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2022年6月10日,深圳市深图医学影像设备有限公司落户天府国际生物城。“做这个选择,是考虑到这里环境适宜,产业资源禀赋及各方面配套非常完善。”该公司董事长王益民说。
截至目前,天府国际生物城已累计引进各类功能性平台109个,拥有国家级院士团队4个、高层次人才团队51个。超过7000名专业人才在这里创新创业,为护佑人民生命健康奉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