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17日 星期五
家书信札中 看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
观众在拍摄科学家签名的月球仪
本报记者 洪星摄

【走马馆展】

◎本报记者 张盖伦

    2020年1月18日,高铁,广州南开往武汉。

    无座,补票,乘车人已经84岁。

    一张高铁票上的信息,足以讲述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一个老共产党员的逆行故事。

    钟南山院士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初匆忙赶往武汉的高铁票,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北8展厅展出。

    展览的名字叫“人格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

    该展览精心鉴选了国家博物馆馆藏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遗书、手稿、家信等珍贵文献以及各类实物170余件。这一展览,展示着共产党人不畏艰险、不惧牺牲、不懈奋斗、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也讴歌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拼搏奉献的壮烈情怀。

    书信,是这次展览的一大特色。

    透过一封封家书与信札,一篇篇手稿与亲笔信,可以看到在国家和民族危亡之际,立志改造中国社会的进步青年,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可以看到共产党员把对家庭的眷念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之中,以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不断坚守使命、担当使命,经过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走到了最后,甚至为理想信仰献出了宝贵生命;可以看到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水、地震、疫情等大灾大难,共产党员带头拼搏,让党旗在斗争的第一线高高飘扬,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万众一心、同舟共济、守望相助。

    1921年秋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王复生(1896—1936年),引领自己的两个弟弟王德三、王馨廷先后走上革命道路,三兄弟全部为革命牺牲。三弟王馨廷在学生运动中负伤,年仅16岁便去世。王复生在《哭三弟》中写道:“三弟,你太忍心了,你竟离开你亲爱的哥哥!你是我最有希望的弟弟!”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周介甫(1903—1928年),写下了“为主义而牺牲,虽九死犹不悔”的誓词。在狱中,他给母亲写下了绝笔书:“母亲大人:我这次是牺牲了,这也是我个人的最后目的达到了,你老人家不要挂念啊!”

    还有大量展品,是首次对外展出。

    比如,布茹玛汗·毛勒朵刻写的“中国石”。她是一位柯尔克孜族的女共产党员,长期扎根祖国边疆,默默无闻地将青春年华献给祖国守边事业。50年来,她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冬古拉玛边防线上巡边护边。她在边境线的许多石头上,刻下了“中国”二字,也就是“中国石”。

    还有王继才、王仕花夫妇驻守开山岛期间记录的开山岛民兵哨所(船)值班簿,王继才夫妇在开山岛守岛时升起的国旗,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援鄂护士张春花在疫区收到的家书《念》,钟南山赴武汉的高铁票……

    策展人张伟明表示,希望展览能引导广大观众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更加自觉地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