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科学家精神】
5月12日,我国著名小麦遗传育种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庄巧生的遗体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享年105岁。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总干事屈冬玉发来唁电:“世纪耕耘,麦香华夏。庄户人家,麦翁千古!”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这样感叹:“这是我国农业科技界的重大损失,同时我们也痛惜失去了一位老前辈、好学者、好老师。”
对于自己的一生,庄巧生在传记中这样写道:“我一生只做了两件事:一是育成10来个优良小麦品种,并在生产上应用;二是编写了几本与小麦或育种有关的专著,为国家农业科技事业留下些许历史记录。仅此而已,微不足道。”
主持育成20多个高产抗病早熟冬小麦新品种
“庄老是我国小麦育种界泰斗,为小麦科研倾注毕生心血,硕果累累,主持育成10多个冬小麦优良品种,取得显著增产效果,推动华北平原麦区耕作制度改良,为发展我国小麦生产与育种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原部长韩长赋在唁电中这样追思。
庄巧生针对华北平原的气候特点和生产发展需要,先后主持育成“华北187”“北京8号”“北京10号”“丰抗2号”“丰抗8号”等为代表的四批共20多个高产抗病早熟冬小麦新品种,为解决小麦锈病、倒伏等问题发挥了带头作用。近20年,他指导育成“中麦175”和“中麦895”等10个优质新品种。
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庄巧生团队育成的新品种累计推广约4亿亩。“北京8号”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中期华北平原的主栽品种之一,年最大种植面积约2000万亩;“北京10号”曾在山西和河北广为种植,年最大种植面积约1000万亩。以“丰抗8号”为代表的高产、抗倒、兼抗三种病害的“丰抗号”系列品种,20世纪80年代在北部冬麦区大面积推广长达十余年,年种植面积超过1000万亩,约占当时该区小麦面积的40%。
主编(译)或参编(译)专著十多部
“庄先生不仅在新品种选育方面做出突出成绩,还先后编著了《中国小麦品种改良及系谱分析》《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作物卷》《中国小麦学》等一系列专著。这几本著作的主编都是金善宝院士,由于当时金老年事已高,主要工作都是由庄先生构思、组织专家讨论撰写,并由他统稿、审定的,而他总是说这是协助金善宝院士完成工作,可见其品德之高尚、贤者之精神。”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旭追忆。
庄巧生主编(译)或参编(译)专著十多部,对提高我国作物育种理论水平起到积极作用。他参加定稿的《西藏农业考察报告》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西藏农牧业资源开发和增产技术的历史文献。他协助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善宝完成的《中国小麦学》是一部融合国内外小麦科技新进展的专著,是我国作物科学发展历程的一个重要标志。21世纪初,他主持编写了《中国小麦品种改良及系谱分析》,为新中国成立至上世纪末小麦育种实践、技术成就和生产发展的进程留下了历史记载,并附录20世纪前半叶开创小麦改良工作时的简略情况,这在国内外尚属少见。
胸怀科技报国志,一片丹心献麦田。“我们只有认真做好国外引种及其相关研究,进而推动全国小麦遗传育种工作再上新台阶,才能不辜负庄先生的教诲,无愧于国家对我们的培养。我们将永远铭记庄先生的教诲和指导。”刘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