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何 亮
2月20日,夜幕下的国家体育场流光溢彩、气氛热烈,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隆重举行。
2015年,世界选择了北京,北京获得冬奥会举办权;2022年,北京惊艳了世界,奉献了一届真正无与伦比的冬奥会。
2022年1月4日这一天,距离北京冬奥会开幕刚好一个月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专题调研北京冬奥筹备工作。这是他第五次实地考察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考察途中,习近平总书记回忆起这些年:“从无到有啊!2015年申办成功,奔着当时提出的愿景目标,我们按计划一件事一件事地办,都办成了。走到今天不容易。”
“北京冬奥会可以说已经非常成功了。运动员们非常开心,也感到非常满意。”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由衷点赞。
从筹备到办赛,习近平总书记心系北京冬奥会的各项工作。
如今,“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宏伟目标已经实现,“要突出科技、智慧、绿色、节俭特色”的殷切嘱托指引实践,“为世界奉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的目标圆满完成。
“中国方案”解锁多项国内空白技术
时钟拨回2015年8月20日,彼时,距离北京2022年冬奥会申办成功刚刚20天。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会议,作出坚持“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的重要指示,为如何筹办冬奥会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方向既明,场馆等基础设施随即吹响设计与建设号角。
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设计师郑方团队为了实现绿色、可持续的理念,创新性地使用国产索网编织出世界跨度最大的马鞍形“天幕”。3360块曲面玻璃、屋面、幕墙全部为中国制造。
蜿蜒在小海陀山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施工难度巨大,延庆赛区总设计师李兴钢团队从零起步,自主建成全球第一条南坡赛道,创建地形气候保护系统,成功解决太阳辐射等问题,“把南坡变为北坡”。
像这样国内首创、全球领先的创新,在冬奥建设中比比皆是。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加强我们自身技术积累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指示要求,中国的设计师、建筑师不断挑战,将中国设计、中国技术、中国制造融为冬奥会筹办的“中国方案”,解锁多项国内空白技术,在冬奥会期间大放异彩。
北京冬奥会实现所有场馆全绿电覆盖,“冰丝带”首次采用最环保的二氧化碳直冷制冰技术,千余辆氢能大巴车穿梭在两地三赛区……科技为“绿色”赋能,北京冬奥会圆满兑现碳中和承诺。
谆谆嘱托激励中国健儿创造历史
“办赛精彩,参赛也要出彩”,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切。
2017年2月24日,首都体育馆。习近平总书记同运动员们一一握手、交谈。望着运动员们一张张蓬勃的面庞,习近平总书记说:“现在我国冰雪运动的态势是冰强于雪,冰上运动要巩固优势,再上新台阶;雪上运动要奋起追赶,恶补短板。”
5年之后,北京冬奥会上,中国代表团首次实现“全项目参赛”,其中35个小项是中国运动员首次站上冬奥舞台。
“这是我第4次参加冬奥会,以往的3届冬奥会我从未登上过领奖台。可以说,我是从无数次摔倒和失败中走到了今天。”四朝老将齐广璞用最高难度动作,勇夺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项目金牌,赛后他说,“选择了这个动作,我毫不犹豫,因为我知道,要想获得冠军,关键时刻必须豁得出去!”
“其他的冠军都拿过了,就差一枚奥运金牌!”同样是第4次踏上冬奥赛场的中国选手徐梦桃终于圆梦,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决赛中,她一“飞”冲天,将金牌揽入怀中。
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男子500米比赛中,中国选手高亭宇以34秒32的成绩打破奥运会纪录,强势夺冠。夺冠后高亭宇在接受采访时说:“这块金牌只是中国速度滑冰的一个开始。”
“人生能得几次搏!抓住这个机会去成就自己。十年磨一剑,五年磨一剑。很辛苦,但拼搏是值得的。”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殷殷期待,激励着中国冰雪健儿勇于挑战极限,挑战自我。
友善与热情让客人们感受春天般的温暖
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现场,美国运动员泰莎·莫德拍摄的开幕式入场画面中,一位中国志愿者在队伍一侧挥手欢呼,用英语对她喊“Welcome to China(欢迎来到中国)”。这令她十分难忘乃至感动落泪。
这位志愿者是清华大学学生孙泽宇,他在接受采访时说:“我觉得人与人之间这种自然的善意是最最美好的东西。我很荣幸能代表大家站在第一线,向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表示欢迎,这是我迄今为止做过最酷的事。”
在今年年初考察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备赛工作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够参加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志愿服务工作,是人生难得的机会,希望大家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确保冬奥期间各项服务保障工作顺利,让各国参赛人员充分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和文明礼貌,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
本届冬奥会,共有18000多名赛会志愿者在赛场内外为冰雪盛宴带来热情与温暖,传递团结与友爱。志愿者用行动表达着友善、热情、贴心,让运动员感觉到“宾至如归”。
冬奥会期间,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飞燕”,被称为“雪上柳叶刀”的中国第一代滑雪医生们,时刻守护着运动员们的安全。
“这段经历对我们来说是非常独一无二和宝贵的,能为北京冬奥会作出我们的贡献,非常独特与自豪。”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治医师车璐说。2018年,车璐和丈夫赵明昊一同报名,成为北京冬奥会医疗保障志愿者。虽然每天忙碌在不同的点位,但他们却守护着同一个赛区。
在北京冬奥会上,包括车璐夫妇在内,共有38名滑雪医生在“雪飞燕”为每一位运动员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他们的表现获得国际雪联医疗委员会副主席珍妮·舒特的赞誉:“这里的医疗服务水平近乎顶级,遇到什么样的情况都能够应对,感谢医疗团队里每一个人的辛勤付出,他们非常努力非常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