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2日 星期三
创新服务模式
这里的科特派成乡村振兴生力军
本报记者 张景阳 通 讯 员 路 霞
呼和浩特市依托内蒙古农业大学成立法人科技特派员服务单位,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资源优势,精准解决乡村振兴中的技术难题。图为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的学生,在内蒙古清水河县高茂泉村的谷子试验田里,和当地村民合作获取植株根须。新华社记者 刘磊摄

    内蒙古科技特派员工作已探索形成“12396+科技特派员”“科技特派员+龙头企业+农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企业+农户”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服务模式,将科技服务环节从产前、产中延伸至产后,实现产销对接、全链条服务。

    在中国技术市场协会刚刚公布的第三届“三农”科技服务金桥奖获奖名单中,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商都县“甜菜种子纸带直播技术”获得项目优秀奖。该技术是由商都县科技特派员工作站针对当地甜菜种植主导产业发展关键共性问题,自主研发的一项新型精量播种技术。自2016年示范推广以来,截至2020年,该技术已在全县发展推广种植面积达3.6万亩,每亩节约种植成本320元,增收543.6元,在拉动产业提质升级的同时,有效推动了当地31户贫困户稳定脱贫。

    凡是乡村振兴,必有科技支撑,而科技特派员是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内蒙古作为我国较早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地区,近年来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不断提升科技特派员组织化程度,积极拓展服务乡村振兴新模式,为推动自治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从单打独斗到融入一线

    商都县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负责人张秀介绍,目前,商都县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已入站科技特派员83人,其中,既有柔性引进的国家、自治区级高层次专家教授,又有市县两级科技、农业部门选派的专业技术人员,还有来自涉农经营实体、返乡大学生创业群体的乡土人才。

    “工作站整合了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科技特派员以及科技、信息、资金、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面向当地主导产业,开展以技术研发和推广、成果应用与示范、技术指导与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社会化科技服务。2021年,商都县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共建设农业示范基地13540亩,引进农作物新品种89个,试验示范农业先进适用技术6项,服务带动周边农业种植面积21万亩。”张秀告诉记者。

    商都县科技特派员团队化服务只是内蒙古提升科技特派员组织化程度,拓展服务乡村振兴新模式的一个缩影。从最初几个人单打独斗、挨家挨户上门搞服务,到组建团队协同攻关产业难题,在10多年科技服务“三农”的探索实践中,内蒙古科技特派员队伍已成为内蒙古促农致富、推动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刻认识科技特派员制度对推进新时期“三农”工作的重大意义,不断完善科技特派员工作机制,积极引导鼓励各类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深入农村牧区基层一线开展科技创新创业和服务。

    顶层设计明确振兴目标

    “内蒙古积极做好顶层设计,探索科技服务基层新模式,在今年出台了《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助力乡村振兴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3年)》(以下简称《方案》),进一步发展壮大和规范管理全区科技特派员队伍,以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内蒙古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处长于潍介绍说。

    据了解,《方案》明确提出,要用3年时间,形成较为完善的、具有内蒙古特色的科技特派员制度,使科技特派员科技服务与创新创业深度融合的激励机制更加健全。到2023年底,自治区新备案30家以上自治区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在强化科技特派员与地区产业发展需求有效对接的基础上,不断扩大科技特派员科技服务和创业带动覆盖面;重点围绕自治区百亿元以上农牧业产业集群,引导高校院所推动组建相应科技特派员产业服务团,开展下基层服务行动,提升全区科技特派员服务基层的能力和组织化程度。

    《方案》还提出,支持中央驻自治区和自治区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申报建设自治区科技特派员专家工作站。依托自治区科技特派员专家工作站部署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站10个、特色产业基地50个和科技服务点100个。

    自治区科技厅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引导建设科技特派员基层工作站,促进优先向脱贫地区选派科技特派员。同时,在自治区、盟市和旗县层面完善相关的扶持激励政策,进一步加大对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支持力度。通过巩固和加强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建设,有效提升了科技特派员的组织化程度,使科技特派员的服务由原来小范围、小规模的单向输入向科技创业、典型带动的双向互动模式转变,由原来单兵作战、单一服务的形式向组团作战、全方位服务的模式转变。”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自治区科技厅已备案了2批共74家自治区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2021年,内蒙古共向巴林左旗、库伦旗、鄂伦春自治旗、化德县、科尔沁右翼前旗、正镶白旗等1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选派19个科技特派团、630名科技特派员,围绕重点县农牧业主导产业开展相关科技服务工作。其中,呼和浩特市依托内蒙古农业大学成立法人科技特派员服务单位,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资源优势,首批10个科技特派员团队深入呼和浩特市农村牧区基层一线,对接服务当地奶牛、兽用疫苗、特色果蔬、设施农业、生物饲料等主导和特色产业,精准解决乡村振兴中的技术难题。

    多点发力激活创新模式

    在《方案》指导下,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科技特派员牵头组建了无定河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鄂尔多斯细毛羊产业化联合体、皇香生猪养殖产业化联合体、巨力田园综合体、图克镇农牧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等一批代表性农牧业合作组织,探索出适合本地实际的各具特色的联合体模式,这些联合体串联了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生产环节,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对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培育、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农牧业社会化服务、增加农牧民收入和助力乡村振兴起到了促进作用。

    呼和浩特市内蒙古草原乌骨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草原乌骨羊公司)科技特派员工作站通过承担自治区科技创新引导项目“现代高效繁育技术在保护和开发濒危绵羊品种乌骨羊中的集成应用及产业化示范”,针对制约地方肉羊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集成优质肉羊高效繁育技术,开展胚胎移植工作快速进行乌骨羊选育扩群,对我国濒危绵羊品种乌骨羊进行抢救性保护挖掘。

    “在产业化开发中,我们通过‘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企业+农户’的联合方式,与企业、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累计帮扶10个行政村,涉及农户365户,其中贫困户33户,实现了养殖户和企业肉羊养殖提质增效的良性循环。”草原乌骨羊公司负责人表示。

    目前,内蒙古科技特派员工作已探索形成“12396+科技特派员”“技术、资金、经营一体化”“科技特派员+龙头企业+农户”“科技特派员+合作社+农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企业+农户”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服务模式,科技特派员或是团队化协作,或以工作站为依托,围绕区域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将科技服务环节从产前、产中延伸至产后,实现产销对接、全链条服务。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施,内蒙古科技特派员队伍结构更加合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服务模式日渐多元。形成了学科对接产业、产业带动创新、创新推动产业的良性机制。目前,全区4000多名科技特派员累计推广新技术1000余项,创办企业400多家,成立专业合作社700多个。

    相关链接

    促进科技资源向农村牧区基层流动

    今年上半年,内蒙古科技厅印发了《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助力乡村振兴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据了解,《方案》的制定,本着“上下联动、分级负责,聚焦产业、助力三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在促进科技资源向农村牧区基层流动的引导作用,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科技管理部门协调联动、分级负责,完善政策措施,优化支持方式,组织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牧区开展科技服务和创新创业;聚焦农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产业领域,发挥科技特派员在现代农牧业科研、生产、经营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农牧业发展、农村牧区繁荣和农牧民增收;引导科技人员深入农村牧区开展科技创业和科技服务,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服务和创新主体,以科技创业带动农牧民增收,形成科技人员和农牧民群众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实现“双赢”目标。

    《方案》的重点任务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推动形成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科技部门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发展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强化自治区农牧业科技专家下基层服务;提升科技特派员组织化程度,巩固加强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建设;提高科技信息化服务效能,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开展信息化管理服务;拓展服务乡村振兴新模式,推广利益共同体模式。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