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24日 星期二
“双引擎”发力 这个高新区跑出经济发展“上扬线”
◎管 轩 李幼君 本报记者 谢开飞
厦门火炬高新区内高新企业研发人员正在进行产品检测 受访者供图

    2000万元

    今年上半年,厦门火炬高新区新增5家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1家企业获市专利奖;针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共性需求,推进各类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运营,累计服务企业近8000家次,使用“火炬创新券”优惠服务金额近2000万元。

    8月13日,厦门火炬高新区(以下简称火炬高新区)传来捷报,今年上半年,火炬高新区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对火炬高新区新定位、新期待、新要求,经济发展规模、速度、效益齐头并进,跑出了漂亮的“上扬线”。

    火炬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两位数增长,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7%,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增速36.2%,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8.2%,财政总收入增长84.8%,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今年5月,火炬高新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工作第三次获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

    聚焦强链补链,勇当招商引资主力军

    宁德时代项目取得实质性突破,厦门时代新能源项目正式落地;引进南京高光、恒美等先进制造业强链补链项目……据火炬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火炬高新区开展平板显示、计算机与通讯设备、新能源等重点优势产业链群系统研究,绘制招商路线图,围绕产业链薄弱、空白环节重点发力,狠抓龙头项目攻坚,积蓄起更澎湃、更强劲的发展动能。

    数字经济和现代制造业,成为火炬高新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双引擎”,也是火炬高新区招商引资的重点。上半年,火炬高新区现代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招商组重点“促落地促到资”项目74个,总投资额达1521亿元,占全市72.5%,其中重点促落地项目总投资额442亿元,占全市59.7%;重点促到资项目总投资1079亿元,占全市的79.3%。

    基金招商工作持续提升,产业引导基金的杠杆效应逐步凸显。火炬高新区签约启动设立厦门火炬孵化加速母基金、火炬润信科技创新基金等基金项目,落地多个基金公司、持股平台项目,并借助联和、中电中金等基金引入天德钰、华大北斗等项目。

    项目相继落户是火炬高新区近年来积极加强产业趋势研判、持续规范招商机制、优化营商环境的结果。上半年,火炬高新区进一步完善“一企一策”及用地项目启动、评估、集体决策等在内的规范化工作流程,并建立项目履约监督机制,确保“一企一策”落实落细落地。上半年,火炬高新区净增注册企业数2322家,相较2020年、2019年同期,连续两年实现翻倍增长。

    布局未来产业,筑牢高质量发展主阵地

    数据统计表明,数字经济、未来产业为火炬高新区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上半年,火炬高新区盯住关键,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发展数字经济,夯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

    在数字经济方面,火炬高新区紧跟国家统计局数字经济统计标准,拟定了火炬高新区关于数字经济发展工作方案。按照现有标准,火炬高新区规上工业企业中数字经济企业共346家,占火炬高新区现有规上工业企业总数74.2%,今年上半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529.3亿元,占火炬高新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91.8%,数字经济占比不断提高。

    同时,火炬高新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抢占发展制高点。布局产业互联网,瞄准产业数字化前沿细分领域的产业互联网,大力扶持石头城等本地产业互联网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布局开源芯片产业,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和中国芯片产业联盟深度合作,打造全国首个集赛事论坛、项目加速、公共技术平台于一体的RISC-V开源芯片产业生态;布局第三代半导体产业,谋划设立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火炬高新区还主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依托火炬高新区产业联合会,搭建供应链平台,通过大数据技术,构建企业供应链协同机制和市场要素共享机制,巩固并强化区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构筑“最强大脑”,打造科技创新主引擎

    上半年,火炬高新区深入开展“企业大走访、服务零距离”活动,保姆式地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难点和痛点,同时,深入打造科技创新主引擎,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环境。

    火炬高新区重点围绕主导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焦产业链关键技术环节,推动一批创新平台落地,构筑起发展的“最强大脑”。积极对接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等高校院所,谋划一批技术创新平台。推动2家研究院申报建设福建省协同创新院产业技术分院,新增2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

    火炬高新区通过大力支持“三高”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举办科技成果路演与技术对接活动等举措,提升企业创新积极性。上半年,火炬高新区新增5家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1家企业获市专利奖;针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共性需求,推进各类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运营,累计服务企业近8000家次,使用“火炬创新券”优惠服务金额近2000万元。

    火炬高新区还大力支持各类众创空间升级为专业孵化器,并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谋划设立人工智能专业孵化基地、第三代半导体孵化平台等,上半年新增市级孵化器及专业化众创空间各1家。

    针对人才培育,上半年,火炬高新区搭建火炬大学堂产业赋能平台,成立我国第一所高新区平台型产业非学历教育机构。目前火炬大学堂已聘请30名各界专家建立战略、产业、学术顾问委员会,与18家高校、知名企业、商协会等结为战略合作伙伴,顺利开展首期企业家培训,并启动规划产业智库建设。

    通过活动载体创新,火炬高新区的引才渠道也进一步拓宽。火炬高新区通过“政府+学校+园区(企业)”协同引才模式,举办“炬火种·燃新薪”首届高校新星挑战大赛,吸引清华、复旦等省内外83所知名高校1231人次参赛,达到“以赛聚才,以赛引才”的效果。

    推进金砖核心区建设,建设一流园区主平台

    “紧紧抓住金砖创新基地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加快构建金砖创新基地的核心区。”火炬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上半年,火炬高新区聚焦项目合作、人才培养和载体建设等,快速推进核心区建设。

    如积极谋划并引进小米、百度、博世等国内外新工业革命领域的大企业来厦门设立金砖总部或细分领域创新基地,引导ABB、石头城等企业拓展金砖市场;推动成立厦门市金砖人才创业基地,启动2021厦门金砖创新基地人才赛道暨留学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并将“鹭创未来”海外创业大赛赛区拓展至俄罗斯等金砖国家;聚焦智能制造和数字经济领域打造一批金砖特色载体,其中金砖数字经济孵化中心已投入使用,金砖未来创新园、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建设工作超时序进行。

    上半年,火炬高新区重大片区建设、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提速。其中,火炬高新区内同翔高新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9.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81.2%;软件园三期完成投资16.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69%。37个市重点项目(含同翔)上半年完成投资106亿元,完成时序计划的217.2%。

    产业项目也不断跑出“加速度”。中航锂电A6项目完成上半年计划的207.8%;天马6代柔性显示项目主厂房比原计划提前一个月顺利封顶,刷新同行业、同规模面板厂房建设速度;联芯集成电路制造项目、海辰锂电研发及智能制造项目、厦门唯恩电气翔安新厂房项目、椅夫健康科技园等项目均提前完成年度投资任务。

    火炬高新区还先行先试,建设“双碳园区”。开展能源管理试点,推动火炬(翔安)产业区增量配电改革,实施配电网规划、建设和运营,探索优先运营部分火炬资产电网。加快园区智慧化探索,在软件园一期北区开展智慧园区试点,重点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开展场景研究和应用示范。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