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3日 星期五
雪域高原上,他守护“天路”十五年
——记武警青海总队执勤支队执勤二大队大队长杨富祥
本报记者 张 强 通 讯 员 郭紫阳 郭 凯

    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

    7月1日上午,正在天津参加中级任职培训的杨富祥,和大家一起收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聆听习主席重要讲话。那一刻,他百感交集、思绪万千。

    “这次来天津培训,是我离开青藏线时间最长的一次。”杨富祥说。

    时光倒回至15年前,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从那天起,武警青海总队官兵担负起了守护天路的重任。现已成为该总队执勤支队执勤二大队大队长的杨富祥,便是其中一员。

    15年间,一茬茬官兵来到青藏线,走下青藏线,又来了,又走了,而杨富祥则把根扎在这里,用忠诚守护雪域天路。近日,杨富祥入选中宣部、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发布的“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

    “坚持下去,不能当逃兵”

    三岔河特大桥海拔4050米、沱沱河大桥海拔4533米、昆仑山隧道海拔4868米……对于没有在高原地区亲身感受过的人来说,很难理解这些数字意味着什么。

    15年前,素质过硬、自信满满、意气风发的杨富祥来到三岔河特大桥巡逻中队任排长,孰料,第一次随队参加巡逻任务,身体就给出了强烈的“反抗信号”。

    心慌气短、胸闷腹胀、疲乏无力,杨富祥想硬撑着坚持走完,可两条腿根本不听使唤,战友赶紧给他吸上氧气,过了好长时间才缓过劲儿。

    “初来乍到谁都难受,挺过来就好了”“享受谁不会呀,越苦才越能体现咱们的价值呀”“比起当年铁路建设者,我们已经算是很幸福了”……返回路上,战友七嘴八舌地和杨富祥聊天,希望他能坚持下来。

    那晚,杨富祥静静地躺在床上,脑海中不断翻涌着当兵的意义、国家的需要、父母的期盼、战友的鼓励……“留下来,坚持下去,不能当逃兵”的信念在思想斗争中逐渐清晰而坚定。

    这一留,便是15年。后来,杨富祥又先后调任到沱沱河和昆仑山,把最美好的年华,都留在了这雪域昆仑,官兵说他是“青春在云端打转”。

    慢慢地,杨富祥用坚守成长为战友们的标杆榜样。而在家里,他的妻子也因为坚守,成了众人眼中的好军嫂。

    杨富祥的妻子叫张小红,2010年不幸因车祸失去一条腿。为从强烈的痛苦中走出来,她常常自我鼓励:杨富祥在山上也不容易,作为一名军嫂我必须坚强。她说:“你在山上守着国,我在山下守好家!”

    这几年,杨富祥的家庭被表彰为全国“最美家庭”,杨富祥的事迹也被拍成电影《我为你牺牲》,在各大院线上映。

    近年来,据不完全统计,有至少60余名青年官兵是通过杨富祥的故事,知道、了解青藏线守护部队,决定参军入伍并主动申请到艰苦偏远地区的。

    环境再恶劣也要谋战胜战

    昆仑山隧道海拔4868米。刚上山的年轻战士一边吸氧,一边手握钢枪站哨执勤,是最常见的画面。

    “有人说,在这里服役,躺着都是一种奉献。问题是,躺着怎么能打胜仗呢?”杨富祥摇摇头说。多年来,高原刻在每名官兵身上的“印记”他都有了——掉头发、嘴唇发紫、双颊变红……还有一身的高原病。

    但杨富祥深知,即便是环境再恶劣、条件再艰苦、身患疾病再多,都不能成为完成不了任务的理由。体能是战斗力生成的基础,心肺功能是高原体能训练的关键。杨富祥常常就如何提高心肺功能的话题,向总队医院医生请教,和官兵共同研讨。

    “可体能再好,能比得过野牦牛吗?”经历过那次野牦牛误闯铁道事件后,杨富祥提出了这个问题。

    一次沿线巡逻途中,一头受惊的野牦牛突然撞破护栏,闯入铁道,发疯似的在铁轨上四处乱窜,而此时一列货车正从远处疾驰而来。危急时刻,杨富祥带领官兵几经周折将它赶出铁道。可放松下来的一瞬间,杨富祥就因剧烈运动呼吸困难,晕倒在地。

    “这里毕竟是高原,能‘智取’咱们就不‘硬刚’。”杨富祥反思道。经历这件事后,在维持基础体能训练的同时,杨富祥主张“巧训”。比如,针对野生动物冲撞防护网,他带着官兵学习了解各种动物习性、请教相关领域专家,摸索出一系列科学处置方式。

    15年间,杨富祥带领官兵累计巡逻3万多公里,排除各类险情100余次,守护15万多趟列车安全通行。

    中级任职培训结束后,杨富祥第一时间返回单位。那天晚上的日记里,他写道:不久的将来,我可能不得不离开生活和战斗了15年的青藏线,但是,作为一名军人,作为一名党员,不管身在哪里、担任什么职务,我都会牢记使命、尽责担当。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