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茂乡新能源风光互补站 |
截至2020年底,西藏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5.6%,对农牧业发展贡献率达到55.9%,科技创新有力支撑了西藏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牧民增收致富,促进了西藏农牧业生产从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的转变。
◎李 迪 陈 科
光伏电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牦牛(奶牛)的规模化养殖场不断涌现、高原大棚种出热带水果和时尚花卉,草原农牧民正变身“职业新农人”。
“十三五”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关怀和全国人民的无私支援下,在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西藏自治区科技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西藏自治区科研体系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新环境不断优化,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创新主体不断发展,产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援藏内涵不断拓展,科技合作交流不断深化;科学普及不断深入,全民科学素养不断提高,丰沛的创新资源和坚实的科技力量,正滋养着这片广袤高原,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优化创新环境
培育高原科技人才
“在西藏和平解放前,这片土地没有一家现代科研机构,更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科研活动。”西藏自治区科技厅厅长赤列旺杰说。
直到西藏和平解放后,西藏的科技事业才逐渐展开。
1973年,400多名科技工作者开展了为期7年的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揭示了西藏各方面的资源情况,揭开了青藏高原隆起的秘密。
1978年,党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祖国大地迎来了“科学的春天”,西藏科技事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期。
2016年,科技部批复建立省部共建青稞和牦牛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实验室瞄准青稞和牦牛产业发展重大技术创新需求强化科研攻关,经过5年的建设运行,在青稞方面首次完成了青稞基因组框架图,提升了青稞研究基础水平;在牦牛方面摸清了西藏牦牛遗传多样性,解决了西藏牦牛遗传进化迁徙问题。
同时,西藏拉萨还获批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白朗县入选国家创新型县(市),林芝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也获批建设。西藏还建成了拉萨、那曲、昌都3个自治区级高新区,首次认定昌都新区、阿里措勤2个自治区级农业科技园区;首批4家自治区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启动建设,已建成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7家;建立国家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9家。
就在今年5月23日,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获批建设并正式揭牌,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将在四川成都和西藏林芝布局建设研发基地,这是西藏落地的第一个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
在西藏着力优化创新政策环境的同时,也初步形成了由首席科学家、学科带头人、科研骨干组成的科研队伍,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科技工作者,他们为西藏的创新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截至2018年,涌现出了63位从事青藏高原科学研究的两院院士。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全区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达到2618人。
出台惠企政策
激发高新技术企业活力
2017年,位于西藏羌塘草原腹地的那曲市色尼区,诞生了一家现代化的农业科技企业——西藏嘎尔德生态畜牧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配备了专业冷库和冷链物流,建成了全自动化灭菌乳和发酵乳生产线,如今该公司已组建起有100个奶源基地、3200余户牧民参与的全产业链,带动了16256人就业,兑现资金2044.96万元,有力推动了农牧民脱贫,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近年来,西藏着力加大了对园区经济、科技型企业和双创载体的支持力度。建成1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4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2个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1个国家创新型县(市)、2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个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成各类双创载体138家,其中国家级19家、自治区级30家,双创载体入驻企业达到269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8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211家。高新技术产业和园区经济已成为西藏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亮点。
特别在加大科技型企业培育方面,西藏科技部门会同财政、税务等部门,在优化创新环境、降低创新成本、提升创新能力、加快成果转化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创新要素向科技型企业集聚,加快推动科技型企业由要素投入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其中在普惠性培育政策方面,西藏先后实施了科技型企业奖补、科技创新券、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各项普惠性政策,目前已向300家企业发放各类普惠性奖补、支持经费2640万元;近3年来,西藏高新技术企业已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2.95亿元。据2020年统计,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年研发投入超11亿元。
2007年,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基于成都的区位优势、科技资源、人才力量等,在成都市高新区建立了西藏首家科技企业孵化器。2010年,该孵化器被认定为西藏自治区第一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截至2020年底,该孵化器累计孵化企业105家,其中86家企业已成功毕业落户西藏;成功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2家、上市企业2家。在86家已孵化毕业的企业中,年销售收入上亿的企业有5家、超过5000万元的有12家、超过1000万元的有32家。孵化企业累计转化科技成果200多项,实现销售收入163亿元,上缴税收23亿元,净利润41亿元,获得发明和新型实用专利329项,累计解决7800多人就业。
攻克核心技术
农牧业取得丰硕成果
在夏日的西藏拉萨市拉萨河畔,56岁的多吉来到离家不远的一块农田,给庄稼灌溉。看着长势良好的青稞苗,他的脸上挂着微笑,嘴里哼着小曲。多年来,依靠科技创新的支撑,西藏自治区农牧业“主战场”正告别传统印象中的简单粗犷,展现出它的“精致”与“柔情”。
多吉是西藏拉萨市墨竹工卡县唐加乡的农民,家里共有22亩地。“以前青稞种子都是自家农田长出来的,品种比较单一,而且反复使用后种子的品质退化严重,粮食产量不高。”多吉说,自从青稞良种在全村普及后,青稞亩产达380多公斤,比以前提高了许多,乡亲们切实感受到科技扶贫带来的幸福和温暖。
农牧业科技工作一直是西藏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长期以来,西藏农牧业科技研发投入占研发总投入的60%以上。经过几代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一大批农牧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得到推广应用,累计选育农作物新品种150余个,实现了以青稞为代表的农作物良种三次更新换代。
“青稞亩产由和平解放前的80公斤左右提高到了380公斤。先后选育出了‘彭波半细毛羊’‘雪域白鸡’等畜禽新品种,研发了一批特色农畜新产品,攻克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西藏自治区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处长罗丹介绍。
“雪域白鸡”是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培育的蛋鸡品种。罗丹说,1960年,西藏以内地白来航鸡为父本,与当地藏鸡杂交开始了选育工作。杂交后代因全身羽毛呈白色,被命名为“拉萨白鸡”。1990年,该蛋鸡品种被评定为“拉萨白鸡”品种群;2020年9月,“拉萨白鸡”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被认定为国家畜禽新品种,更名为“雪域白鸡”。
据了解,“雪域白鸡”72周龄产蛋个数达206至209个,比藏鸡提高了99至102个,高原种蛋孵化率达到75%以上。“该蛋鸡新品种具有抗逆性好、开产日龄适中、总蛋量较多、高原人工孵化率高等特点。”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马雪英说。
近几年来,西藏加快现代生物技术在农牧业科技创新领域的运用,在青稞分子育种、牦牛基因组学、利用体细胞克隆技术保护藏猪遗传资源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这些成果填补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空白。
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底,西藏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5.6%,对农牧业发展贡献率达到55.9%,科技创新有力支撑了西藏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牧民增收致富,促进了西藏农牧业生产从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