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嘱托
上海浦东“东大门”张江科学城,像一颗不停跳动的“心脏”,为科学研究、产业创新、基础策源提供着不竭动力。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2017—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4次在上海考察都对上海科技创新作出重要指示。
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张江示范区)一区22园作为上海建设科创中心主阵地,受到国家和上海市委、市政府重视,一系列政策推动资源要素加速向张江示范区集聚。2020年,张江示范区内生物医药工业总产值约1100亿元,占上海市生物医药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十二五”期末的66%上升至78%。张江示范区集成电路产业销售规模达到1798亿元,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占全国的1/5。
张江科学城是张江示范区核心组成部分。2020年,张江科学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首破3000亿元大关,达到3033.5亿元,同比增长8.9%。
经济增长的背后是科技创新和新兴战略产业的拉动。目前,张江科学城汇聚企业2.2万余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2家、高新技术企业近1700家。
张江科学城内现有研发机构313家,占上海市科研机构总数的17.41%,上海光源、国家蛋白质设施、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上海超算中心、张江药谷公共服务平台等一批重大科研平台,以及上海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高等研究院、同济大学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中科大上海研究院、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中医药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复旦张江国际创新中心、交大张江高等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企业发展提供研究成果、技术支撑和人才输送。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张江科学城展示厅,在一个个高技术展台前仔细观看。面对现场的科技工作者,他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不我待,要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的紧迫性。你们现在做的事情,正是我们这个阶段最重要最关键的,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我们要把握机遇,创造更优质环境,优化要素配置,努力实现更多重大科技突破。
两年后,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浦东,参加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对浦东提出的第一条要求就是——全力做强创新引擎,打造自主创新新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打好关键技术攻坚战,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产业链水平,为确保全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多作贡献。要在基础科技领域作出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更好发挥科技创新策源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条要求,体现了他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我作为一个科技人员深受鼓舞,也倍感责任重大。”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所长陈凯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一定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不负重托,把原始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生物医药、集成电路都是新兴科技领域十年磨一剑、动辄投资上亿的“硬骨头”,基础研究、原始创新更是一张“冷板凳”,但这都代表了国家战略赋予张江的使命。“现在来看发展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大科学装置都是不断实现国家战略的过程,也只有在国家战略的引领下,这些领域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办公室执行副主任彭崧表示。
如今,在张江科学城,众多跨国企业频频在已有外资研发平台基础上提升能级。微软人工智能与物联网实验室、IBM Watson Build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西门子医疗上海创新中心、默克技术与培训中心和上海创新基地等纷纷落地张江科学城。
从20年前的集成电路到后来的软件信息,再到现在的人工智能;从生物医药到医疗器械,再到如今的五医(医药、医械、医疗、医学、医养)融合……张江科学城在原有产业的土壤上,伸出无数垂直细分领域的枝蔓,又不断向上生长,攀登科技研发的高峰。
在张江科学城90多平方公里的产业版图上,位于中部核心区的张江人工智能岛、位于南部区域的上海国际医学园区、位于康桥板块的张江机器人谷,空间上看似独立分散,实际相互之间又产生着必然的联系。
“通过塑造一个新的高地,聚集一个新的门类,可以带动原有产业发展更新和迅速迭代。”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涛相信,随着集中度和显示度不断显现,领域内企业到这里会发现人才好找、上下游好配套,逐渐形成“近悦远来”的产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