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中国艾滋病疫苗有望开展Ⅲ期临床研究。可惜,这个好消息,您却听不到了。
艾滋病病毒、肿瘤病毒,您一生都在和它们打交道。
2020年7月13日,您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留下您未竟的事业,未完成的研究。
时光回溯到1981年,艾滋病在大洋彼岸的美国首次被科学家发现。当时国内谈“艾”色变,大型医院、科研机构都“退避三舍”。您领衔的实验室是唯一一个研究艾滋病病毒的实验室。
您总说,病毒无国界。1987年,一名美国艾滋病患者在云南死亡,得到消息后,您赶赴昆明,采集血样。仅一周多的时间,您和团队就成功分离到第一个中国艾滋病病毒毒株。随后,又研发出我国最早的艾滋病病毒诊断试剂,为全国大范围的艾滋病诊断、防控奠定了基础。
上世纪70年代,病毒与癌症的关系是国际前沿研究领域,科学家们试图厘清癌症是否由病毒引起,究竟哪些病毒可以诱发哪种癌症。
出生于广东的您,对鼻咽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您在全国各地收集了上千例鼻咽癌患者样本后发现,鼻咽癌患者EB病毒筛查均呈阳性,证实了鼻咽癌与EB病毒之间的关系。
是您,建立了简便、安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用消毒针刺破手指头抽血,经免疫酶法检测,即可判断结果。在国内广泛应用后,鼻咽癌的早期诊断率从20%至30%提高到80%至90%,很多病人的生命得以挽救。
卸任公职后,已耄耋之年的您依然心系艾滋病防控,您说,艾滋病疫苗没有成功前,最好的预防就是宣教。
如今,您可以放心了。您的学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首席专家邵一鸣和他的团队,正在继续您未竟的事业——推进艾滋病疫苗研发进入最后阶段的Ⅲ期临床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