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中国供图 |
新冠肺炎疫情为加快步伐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终止结核病提供了新机遇。公共卫生系统的加强、新技术的使用、大量资金投入以保障良好的应急响应能力,这些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所作的努力同样适用于结核病防控。
3月24日是第二十六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我国的主题为“终结结核病流行,自由健康呼吸”。对于结核病来说,新冠肺炎疫情可能造成结核病患者诊断、治疗的困难。世界卫生组织3月22日表示,来自80多个国家的初步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接受结核病治疗的人数比2019年减少了约140万人,降幅达21%。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也可能为消除结核病按下“加速键”。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控制方面,我国积累了大量经验,比如扩大检测、尽量发现病人、给予充分的隔离……如果这种策略能在结核病上实施的话,结核病的传播力将会大幅下降。
我国提前实现结核病防控目标
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提出,2015年结核病患病率和死亡率在1990年的基础上下降50%。而我国在2010年,结核病患病率和死亡率就已下降了65%和80%,提前5年超额实现千年发展目标。
对此,曾获中国政府友谊奖的盖茨基金会全球健康项目副主任钱秉中博士表示,这一骄人成绩促成了我国从结核病高发病率国家向中等发病率国家的转变。
尽管目前我国每年结核病发病人数仍然位居全球第三,但是如果按照人口数进行调整的话,在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中,我国的结核病发病率最低。
“中国之所以能提前5年完成千年发展目标,与2003年非典型肺炎(SARS)疫情后致力于控制传染病的举措密不可分。”钱秉中指出,SARS后,我国加强了公共卫生系统建设,开发了基于互联网的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各级政府都要对3个关键结核病目标负责,即对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覆盖率、患者发现率和治疗成功率负责,同时促进了医院结核病患者的报告和随访,并把国内外对结核病日益增多的资源整合为一个,旨在实现政府目标的共同计划。
公共卫生系统的进步直观体现在数据上:2000年到2005年之间,我国在疾控系统中接受治疗的结核病患者比例增加了4倍,我国也成为2005年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中,唯一实现当年全球结核病控制目标的国家。
针对耐药结核病需采取新防控模式
尽管我国在结核病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防控依然面临挑战。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两个新的结核病目标,即与2015年水平相比,结核病发病率和死亡数分别降低80%和90%。
一项模型研究发现,现在我国绝大多数结核病患者来源于潜伏性结核感染(LTBI)。如果不采取新的干预措施来解决LTBI问题,未来我国可能还需要数十年时间来消除结核病。
此外,近年来,耐多药结核病仍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自2007年我国开展首次全国结核病耐药调查以来,新患者中对一线结核病治疗药物利福平耐药或耐多药的比例并没有明显下降。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2019年我国新增利福平耐药结核病及耐多药结核病患者6.5万人,占全世界总数的13%。
钱秉中认为,目前疾控系统在诊疗耐多药结核病方面存在薄弱环节。为了强化疾控系统的公共卫生功能,政府开始将结核病诊断和治疗从疾控系统移交到医院。但是一些医院并没有能力提供患者居家治疗期间的基层管理、支持服务,这通常需要长达数周甚至数月的时间。一项模型研究表明,这种转变所导致的治疗质量下降可能会加重结核病的传播。此外,医院的不规范治疗也是造成患者获得性耐药的一个危险因素。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在国家卫生健康委领导下,中国疾控中心和盖茨基金会合作开展试点,并在3个省成功推广了新的结核病防控模式。钱秉中介绍说,新防控模式有3个重要组成部分。即把医院系统纳入结核病防治网络,每个县区和地市分别指定一家医院负责普通肺结核和耐药肺结核的诊断和治疗;确保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技术与时俱进;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对结核病诊疗的覆盖范围,降低结核病特别是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灾难性医疗费用支出。
以在县级定点医院诊断的结核病患者为例,该患者的痰标本会被送到地市级定点医院进行分子生物学耐药检测。如检测结果为利福平耐药,该信息就会被立即告知县级定点医院工作人员,结防人员很快就能找到该患者,并将其转至地市级定点医院进行住院治疗,接受规范的二线结核药物治疗,出院后被转回县级疾控中心,由乡镇卫生院安排定期随访。整个治疗过程中,新农合会支付绝大多数的治疗费用,患者如果经济困难,还会获得民政部门对贫困人口的补助,最终使该患者能够完成两年的治疗疗程。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结核病诊疗提供经验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抗击结核病的脚步,一些结核病人的治疗中断;由于失去到医院做诊断和检测的机会,结核病的发现人数也呈下降趋势。尽管如此,钱秉中却认为,新冠肺炎疫情也为加快步伐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终止结核病提供了新机遇。公共卫生系统的加强、新技术的使用、大量资金投入以保障良好的应急响应能力,这些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所作的努力同样适用于结核病防控。
特别是新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应用大大推进了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北京胸科医院副院长李亮介绍,目前,一种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已被引进到结核病诊断中。这种方法通过基因技术可以快速提高细菌学检查的敏感性,其原理是通过基因扩增技术,使得即使只有很少量的病菌也能被发现。
目前,北京胸科医院等一些医院已引进并应用了这项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钱秉中说,在新冠防控中,分子诊断网络的推广、诊疗指南的实施、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检测、社区疫苗接种等都会为结核病防控打下坚实基础。特别是我国结核病的一大威胁来自潜伏性结核感染者,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采取的筛查密切接触者措施,正好为寻找潜伏性结核感染者、扩大结核病预防治疗提供了借鉴。
张文宏表示,不管是新冠肺炎还是结核病、肝炎、艾滋病等,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不仅仅是眼前的几个病人,更是全球范围内人类的一件大事情。每一次灾难带来的都是人类的又一次进步。随着新冠肺炎的流行,传染病防控再次成为卫生与发展的重要议题,需建立、培养迅速有效应对新流行病的体系和能力。
“消除结核病所需的干预措施可以作为建立和维持卫生系统良好运行的最佳途径,也能为提前准备和应对下一次疾病大流行打下基础。”钱秉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