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11日 星期四
第三场“委员通道”
给你带来温暖、信心和希望
本报记者 金 凤

    委员通道

    当冈仁波齐峰下亮起点点灯火,西藏统一电网打通“最后一公里”;当贵州大山的扶贫车间里绣娘飞针走线,搬迁安置点旁书声琅琅;当3200多万户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喜获融资支持,经济马达轰鸣不绝……这样的山河画卷可曾让你骄傲、自豪?

    当工农中建大型商业银行的普惠小微贷款将增长30%;当集中安置区的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当脱贫的西藏、新疆逐渐澎湃起发展活力……未来中国之图景可令你振奋、神往?

    3月10日,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三场“委员通道”的委员讲述中,有温情、有信心、有希望、有未来。

    中小微企业将插上金融科技的翅膀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面前,中国经济动脉的跃动强劲而持久,这部分来源于金融政策对中小微企业的“雪中送炭”。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记得,疫情期间,山东省潍坊市有一家生产精密仪器关键零部件的小微企业遇到了困难,订单下降、收入锐减,又恰逢有500万元的银行贷款即将到期,需要偿还。企业非常着急,给人民银行写来了求援信,当地人民银行紧急指导贷款银行量身订制了无还本的续贷的方案,及时帮助这家企业渡过了难关,成功地实现了复工复产。

    2020年,人民银行等金融管理部门的各项货币金融政策,及时给予了3200多万户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资支持。

    2021年宏观金融政策将会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陈雨露特别提及,科创小微企业、绿色小微企业,乡村振兴战略当中的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等,符合新发展理念的中小微企业,将会得到特殊的融资支持。“我国的数字普惠金融事业将会继续快速发展,大大缓解我们小微企业融资当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让我们的中小微企业插上金融科技的翅膀。”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经济命脉强劲,让创业者喜获甘霖,也为脱贫摘帽的老乡厚植就业土壤。贵州山清水秀,但也山高坡陡,曾经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2020年11月23日,贵州省黔东南州的15个贫困县、1853个贫困村正式脱贫摘帽。

    “扶贫搬迁也不是简单地挪个窝,还得铺好路。”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副州长胡国珍深知,走出大山以后,搬迁群众更加关心以后的生计,尤其是干什么?吃什么?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地政府加强技能培训,帮人的同时也帮文化。在黔东南州的台江县异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方黎湾社区,一位搬迁户曾告诉胡国珍,搬出大山后,她在扶贫工坊里学会了技术,现在做上了管理人员,还为绣娘们培训技术,每个月的收入有4000多元,两个孩子都在城里上学,她的丈夫也有自己的工作和收入。在家门口就业,既照顾了家里的老人孩子,又发展了富民的产业,还传承了民族手工技艺,一举三得。

    曾经生活在大山里的农民,如今成了新的市民,出门就有学校、医院、公交、商场等。“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异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与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的有效衔接,抓好集中安置区的产业发展,就业帮扶和社区治理,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胡国珍说。

    脱贫攻坚让西藏人民生活方式“一步跨千年”

    脱贫攻坚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西藏阿里地区曾经是一个典型的边疆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电力供需矛盾突出是长期制约这里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西藏阿里地区政协副主席洛桑山丹等多位西藏的代表、委员提出,希望将藏中电网主干线延伸到阿里。

    2020年12月,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输变电工程,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全面投入运行,“这意味着西藏统一电网打通了最后一公里,全面改善了当地数十万农牧民的供电问题,在党和国家的关心下,阿里乃至西藏真正实现了电路通、致富通、民心通”。

    几十年的沧海桑田,让西藏今非昔比。1959年,西藏的生产总值1.74亿元,人均收入142元。2020年西藏生产总值1902.74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98元。2020年,西藏62.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4个县(区)全部摘帽。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和平解放使西藏社会制度一步跨千年,脱贫攻坚让西藏人民生活方式一步跨千年。”洛桑山丹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