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在报告中总结,常委会工作最为显著的特点是紧跟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紧贴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对法治建设的呼声期盼,紧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的法律需求实际,加强立法和法律监督。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立法规划室负责人总结,202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例会不仅照常进行,还加开了3次常委会会议,不仅立法节奏不断加快,而且制定修改的法律分量重。
依法战“疫”
2020年2月24日,在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下,全国人大常委会积极创新会议形式,采用现场与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召开会议,果断做出关于全面禁止野生动物非法交易和食用的决定,彻底叫停一切交易和食用陆生野生动物的行为。这是从源头防控疫情的重大制度突破。
两个月后,全国人大常委会积极部署启动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体系的立法修法工作,并发布“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立法修法工作计划”。计划直面此次抗疫中所暴露的诸多法制短板。
这是全国人大首次就专门领域制定的专项立法计划,通过“体系建设”,为守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筑牢法治防线。
以国之名,致敬抗疫英雄。2020年8月1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分别授予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四人“共和国勋章”“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向伟大的抗疫精神致敬。
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立法
“作为一名研究者,处在一个法治的时代,能亲身参与、见证中国法治进程,我感到无比骄傲。”当选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以来,中国科学院大学公管学院教授马一德深度参与法律制定。
2020年,他亲自参与著作权法和专利法等修法工作。
“知识产权因创新而生,也随创新而变。”马一德认为,中国知识产权领域这次系统修法,将向世界展示中国在高质量开放中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和决心。同时也向世界,尤其是向发展中国家展示中国知识产权取得的成就以及中国知识产权取得的经验,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法治遵循。
继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确立知识产权制度,再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为了适应国际规则进行修法后,近两年我国又根据发展和实际需求,调整法律,进行了系统修法和升级。马一德评价,如今中国知识产权的法律体系已经构建,中国知识产权法律的“四梁八柱”已经牢牢架起。
去年,围绕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立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城市维护建设税法、契税法,修改专利法、著作权法,审议乡村振兴促进法草案、印花税法草案、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草案。
根据立法工作计划,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步安排审议45件法律案,还提出了近20件预备项目,包括修改反垄断法、科学技术进步法等,及时跟进研究数字经济、互联网金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新应用领域的相关法律制度,以法治促进和保障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用好人大监督这把“利剑”
2020年,在拓展深化中扎实推进监督工作,人大监督这把“利剑”用得更好、更足,主动审查备案法规1310件。监督工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序的市场竞争、良好的营商环境。
市场混淆、虚假宣传、数据杀熟、流量劫持……针对市场竞争领域“老问题依然突出,新问题层出不穷”,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执法检查契合需要、正当其时,填补了市场竞争领域的监管真空,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