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08日 星期一
六委员支招:
让长江“多娇”、鱼儿“安居”
本报记者 金 凤

    “10年禁捕对于扭转长江生态危局有关键作用。”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徐旭东说。

    长江水资源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沿江城市数量也占全国三分之一。守护长江的生命与“芳华”,让沿江地区代表委员千里同心。

    “目前长江水生态环境、绿色技术研发与应用还面临高质量发展的挑战,建议整合区域科技、人才和产业优势,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薛建辉说。他生在长江边,喝着长江水长大。今年,薛建辉与其他4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议,建设“长江经济带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保护鱼类栖息地需“上户口”“开绿灯”

    对于如何让长江鱼类长久、安心地在长江定居、繁衍的思考,促成了徐旭东今年两会的提案。

    他建议,应组织长江鱼类栖息地的普查和确认工作,并登记、划定范围,对重要栖息地划定生态红线;在航道建设等规划中避开重要的水生动物栖息地或采取实质性弥补措施;在适当区域修筑丁坝、鱼巢等,增加鱼类栖息场所,一些并非防洪需要而构筑的民垸子堤也可拆除,恢复为鱼类栖息地;加强污染防治工作,在鱼类栖息地附近杜绝污水排放;建议组织专家委员会,督导长江上游水库的联合生态调度,尽可能满足生态修复所需要的条件。

    给长江鱼儿铺好了栖息的“温床”,还得让它们畅游无阻。徐旭东发现,许多鱼类在湖泊肥育成熟后需要到长江产卵繁殖,但许多原本通江的湖泊因为防洪排水等需要而筑堤建闸,阻断了江湖连通和鱼类洄游,这也是长江鱼类数量下降的原因之一。他建议,在条件合适的湖泊试行季节性开闸,让这些湖泊获得与长江的部分连通,从而给鱼类洄游“开绿灯”。

    科技资源集聚破解生态保护难题

    徐旭东在长江中游为水生动植物摇旗呐喊的同时,长江下游的5位全国政协委员,则聚焦用科技让长江“多娇”。

    薛建辉曾任江苏省人大代表,赴江苏沿江城市调研,进入他眼中的,是化工围江,船厂林立,岸线被无序生产搅得支离破碎。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为长江经济带发展定下了这一总基调、大方向。

    5年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交出了一份高分生态“答卷”。2020年前11个月,长江经济带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86.6%,较2016年提高13.3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比例为0.4%,较2016年下降2.9个百分点。

    “这几年明显感觉对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更好了,沿江的重化工企业搬离,岸线的生态修复也在逐渐向好。”不过,薛建辉发现,沿江地区科技创新与绿色产业发展需求部分脱节、从0到1的原始创新成果稀缺,长江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综合解决方案和科学治理模式缺乏。

    日前,薛建辉提出建设“长江经济带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提案,并立即得到崔向群、贺云翱、宋青、秦叔逵4位委员的附议。

    “建议加强重化工业绿色发展与减排技术和装备、城镇污水污泥高效低耗处理与资源化技术和装备、农村水污染治理与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河湖生态治理与健康恢复技术、大数据智慧管控技术等领域联合攻关。”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