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18日 星期一
搞好三个结合 以集群构筑互惠共赢产业链
李亚光 李芳芳

观点热搜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深化国际产能合作,扩大双向贸易和投资”。面对后疫情时代产业发展新局面,应通过“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硬基建与软基建相结合,实体集群与虚拟集群相结合,加快进行补链、扩链、强链,以集群来构筑我国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体系。

    集群成产业链安全“定海神针”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快速蔓延,停工停产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全球产业链受到前所未有的严峻冲击。与此同时,近年来,制造业重要性愈发凸显,各国纷纷提高制造业战略定位。此外,全球先进制造业竞争愈发激烈,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提出呼吁制造业回归的“再工业化”战略。

    在此背景下,产业链重塑已成为全球性趋势,亟须构建基于比较优势的“水平分工”+基于区域集聚的“垂直整合”的产业链分工体系。在产业链重塑的过程中,产业集群的作用被无限放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是发挥规模效应、协同效应、维护产业链安全和稳定的重要载体。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已经成为反映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

    二是我国产业集群当前已显现出强大优势,成产业链安全“定海神针”。以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集群表现尤为突出。同时,产业集群还在抗疫产品创新上作出贡献,例如苏州工业园区三大新兴产业,发挥技术优势与协作优势,赋能抗疫“防、控、治”,发布“疫情通”等一系列抗疫创新产品。这些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当地形成了产业链较为完整的集群,这些创新产品80%以上的配套零部件均为本地供应,以集群生产降低全球零部件“断供”风险,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三是资源全球流动下,创新机遇将大大提高。大量资金资源的涌入,必将流向回报率高的市场。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已得到基本控制,复工复产稳步推进,全球流动性的释放对我国是一大良机。

    对症下药避免产业链短、散问题

    当前,我国在产业链未来发展方面仍需避免出现短、散的问题。短是指产业链上游的采购与供应关系仍十分紧张,物流成本、需求萎缩等因素致使产业链下游出口受阻。散是指由于多种因素影响而导致产业集群大多数是相关企业的简单集聚,难以形成上下游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

    为避免我国产业链未来发展可能存在的短、散等问题,应抓住全球产业链重构产业链集群化的大趋势,对症下药,搞好三个结合,以集群重塑我国产业链。

    一是实现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实现补链扩链强链,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针对我国产业链存在的短、散等问题,进行补链扩链强链,着力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尤其是在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成渝地区等经济圈,努力打造一批先进集群。一方面,推进高水平开放,继续引进来。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需要聚集全球资源。应利用好大国大市场优势,贯彻落实《外商投资法》,以制度型开放为基础吸引全球先进要素,构建内源驱动、内外联动的新型产业集群。通过引进企业、技术、项目、人才、外资,共建科研中心,合资办厂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开放水平与对外合作质量。另一方面,资本走出去,与国际优质企业深化产能与资本合作。新冠肺炎疫情引发全球资产价格大跌,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以及全球流动性的大量释放,资产价格将逐渐企稳回升。因此应抓住历史机遇,“抄底”拥有关键技术、重要资源、市场渠道、品牌优势的优质企业,补齐产业链短板缺项。瞄准全球创新链的制高点,形成技术、品牌、渠道、矿山、港口等重要资源的战略布局,掌握未来竞争的主动权。

    二是硬基建与软基建相结合,建立完善全周期服务体系,为产业集群赋能。从产业集聚到产业集群,进行土地开发、道路交通、绿化、环保、消防、互联网基础设施等“硬基建”是必不可少的内容。然而,相对于“硬基建”来说,发展产业集群更应该重视“软基建”。一方面,应搭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大数据平台,打造一体化服务链条。综合集成产业集群相关的各部门、各系统和生产生活信息,在基于隐私保护的前提下,充分实现大数据的采集、共享、挖掘与使用。提前部署“规、建、审、管、服”各阶段的信息接口,为后续大数据赋能集群提供必要条件。另一方面,应发展与产业集群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形成赋能式全程服务体系。强化政策支持,积极推进集群在研发设计、物流仓储、人才、培训、金融、法律等公共服务上的建设,创新管理制度,降低制度性成本,为产业集群各环节企业的创新与发展赋能。

    三是“实体集群”与“虚拟集群”相结合,打造虚实共济的专业集群,形成产业生态系统。“实体集群”是某产业相关企业在地理空间上的实际聚集,拥有强大的稳定性、安全性;“虚拟集群”跨越了空间限制,通过网络远程协同,实现相关企业的虚拟聚集,拥有巨大的灵活性、延缩性。虚实共济才能形成和谐共生的产业生态系统。一方面,应破除制度、环保等障碍,进一步提高“实体集群”的发展力度。“实体集群”有利于减少采购、运输、沟通、协作等各项成本,促进隐性知识流动,发挥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作用。疫情冲击下“实体集群”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凸显,在保障供应链稳定、产业链安全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对于各产业,尤其是涉及原材料、中间品、产品等实体货物采购、加工、运输的制造业,应进一步提高发展“实体集群”的力度。另一方面,应高度重视“虚拟集群”的培育。“虚拟集群”虽未实现实体空间上的聚集,但通过网络空间上的聚集使企业可以享受集群带来的优势。疫情防控催生出了新业态、新模式,在线办公、互联网金融等均呈现爆发式增长,大众在线办公、远程协同的习惯、能力与观念也得到培养与强化,为“虚拟集群”的培育与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因此应以此为契机,加快“虚拟集群”的培育与发展,打造虚实共济的专业集群,形成和谐共生的产业生态系统,不断提升在全球产业生态中的地位和话语权。

    (作者单位:电子工业出版社研究院)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