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朗气清,大河安澜。
绿色廊道如诗如画,湿地公园生机勃发…… 走在一步一景、美不胜收的沿黄生态廊道上,呈现在河南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观摩组专家面前的,是一派生态和谐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秀美风光,一幅浓墨重彩的“千里江山图”。
从2019年7月到今年5月,不到一年间,日理万机的习近平总书记足迹先后4次踏入黄河岸边。
尤其是2019年9月18日,他在郑州主持座谈会,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确立为重大国家战略,发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
战胜了22年来最大的洪水
就是在那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洪水风险依然是黄河流域的最大威胁。
2020年夏天,我国遭遇了1998年以来最严重的汛情——“黄河潼关段出现6300立方米每秒洪水,为20年以来最大洪水”。
6月19日,距离正常年份的黄河汛期还有11天。当日8时12分,黄河上游唐乃亥水文站流量达到2500立方米每秒,形成黄河2020年第1号洪水,为设置编号洪水以来最早。
黄河防汛形势陡然紧张!
有文献记载以来的2000多年间,黄河决口泛滥1500多次。“如果在以往,这样的洪水工程,造成决口泛滥的可能性非常大”,多位黄河水利专家表示。
但是,今年夏天,黄河防汛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创新丰水年份水库调度方式,完善“一高一低”调度思路,龙羊峡等水库高水位运用削峰,小浪底水库降低水位至205米,低水位排沙3.3亿吨;有序有效处置黄河干流6场编号洪水,保障了沿黄地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正常生产生活持续;优化小浪底水库运用方式,下游主河槽过流能力由4200立方米每秒提升至5000立方米每秒,为20年来最大,进一步增强了下游防洪安全的底气。
提供优质水资源,打造健康水生态
黄河流域是天然的缺水流域,黄河水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沿黄九省(区)农业的救命水。
面对冬春之际罕见的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的农业春灌之艰难更是亘古未见!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做出重要指示:“要在严格落实分区分级差异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全力组织春耕生产,确保不误农时,保障夏粮丰收。”
黄河水利委员会探索水权转让、节水挖潜等方式,把生态调度促进黄河三角洲生态修复作为重要工作,一次性连续向黄河口三角洲补水1.55亿立方米,较近10年均值增加237%,三角洲湿地面积扩大约0.47万公顷,河海交汇线向外最远扩移23公里;生物多样性有效恢复,黄河鱽鱼活体20年后再现黄河口,我国暖温带最完整湿地生态系统——黄河三角洲生态修复正实现快速良性演替。
同时,6.68亿立方米黄河水进入乌梁素海,北方明珠再绽华彩;乌兰布和、库布齐上演沙漠现绿洲的生态奇迹;向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区补水,引黄入冀供水11.58亿立方米,助力雄安新区千年大计!
破解泥沙之患,建设宜居水环境
狂风呼啸,天昏地暗,浓雾喷出……近日,在黄河国家地质博物馆,郑州黄河路二小的师生置身沙尘暴体验屋,记者亲身体验了黄河流域的自然概况。
而出了博物馆大门,呈现在他们眼前的则是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今年河南沿黄县市冒着疫情建设的370多公里生态廊道已初具规模,生态涵养、湿地保护等18个工程顺利推进,年内将完成国土绿化面积24.7万亩。
黄河之患,因在泥沙;生态之忧,根在水土流失。
一年来,黄委及流域各省从“摸清生态家底”入手,各项综合防治措施提档升级,对多年来坡改梯、淤地坝、水保林等综合治理措施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评估,实行因地制宜、分区防治、分类精准施策,突出多沙粗沙区特别是粗泥沙集中来源区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重点,为筑牢黄河上中游生态安全屏障、减少入黄泥沙、确保黄河下游河床不抬高、建设美丽黄河提供重要支撑。
目前,黄河流域完成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4万平方公里,建成淤地坝5.88万座,建设基本农田550万公顷,平均每年拦减入黄泥沙4.35亿吨,林草植被覆盖率增加10到30个百分点,黄土高原主色调由“黄”变“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