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11日 星期二
近鸟类恐龙扑翼飞行或存在多次独立起源

    科技日报北京8月10日电 (记者陆成宽)非鸟恐龙是否也可以像鸟类一样扇动翅膀翱翔天空?10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该所徐星研究团队联合香港大学等国内外单位的研究人员,使用暗示权重方法进行系统分析更新了虚骨龙类的系统发育树,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定量手段分析显示,扑翼飞行在近鸟类恐龙中至少有3次独立起源。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当代生物学》上。

    长久以来,尽管一些非鸟恐龙的化石表明其可能具有与鸟类相似飞行模式,但是扇动翅膀的扑翼飞行在鸟类及其近亲中的演化过程依然有待研究。

    基于新建的系统发育树,研究人员对带羽翼的早期鸟翼类及与其亲缘关系较近的近鸟类的动力扑翼飞行潜能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早期鸟翼类和部分非鸟恐龙达到了现生可飞行鸟类的翼载荷和起飞动力的参考数值标准,即具有动力扑翼飞行的潜力。此外,部分小型非鸟恐龙的翼载荷达到现生可飞行鸟类的参考数值,但是起飞动力不足,而包括更大型兽脚类恐龙在内的其它类群两项指标均未达到现生可飞行鸟类标准。

    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裴睿表示,该研究支持了兽脚类恐龙多次独立的扑翼飞行起源,在鸟翼类之外至少识别出两次可能的动力飞行起源事件,而一系列非鸟恐龙的翼载荷和起飞动力也已接近现生鸟类的参考数值标准。研究成果表明在鸟类最初成功起飞的同时,很多非鸟兽脚类恐龙很可能也已经在探索由两翼辅助的运动模式,并且其中的一些也成功地扇动翅膀,飞向天空,而这些飞行独立起源的具体细节和模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