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日长征5B返回舱顺利着陆,地面的育种专家们也开始忙碌起来。在验证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众多关键技术的同时,为充分发挥工程任务效益,试验船还进行了植物新技术、新品种在轨验证和实验搭载。
“科研人员将对在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征集的9家单位26个品种74份育种实验搭载材料,开展空间辐射生物学研究、空间诱变和航天育种研究,以航天技术优势助力科技兴蒙,促进科研成果在内蒙古的落地转化。”内蒙古生物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生物院)院长随洋告诉记者。
2018年,生物院加入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航天育种创新产业联盟(以下简称航天育种联盟),并于2019年成为该联盟在内蒙古地区的唯一战略合作伙伴。
随洋介绍,科研人员为内蒙古地区搭建了一条专业的航天搭载、航天育种渠道,通过战略合作把内蒙古地区更多优质、稀缺种质资源快速、长期、持续地送到太空去,航天育种与地面常规育种相比具有突变多、变异大、稳定快的特点,是培育高产、质优、早熟、抗病农作物新品种、新种质资源的新途径,通过航天育种可获得一大批突破性的农业新品种。
“下一步,我们将和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共建航天育种内蒙古研究院,开展优质种源筛选、空间诱变育种、地方特色作物品种改良和推广航天优质品种等工作。”随洋说。
除了选育,研究人员还将在航天新品种推广上投入更多精力,更好地解决目前内蒙古农牧业领域品种短缺的问题。
2016年,生物院结合内蒙古地区的种植结构和发展特色农业的需求,通过航天育种联盟和京蒙科技合作现代农业技术转移平台,积极开展航天育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筛选出39个优势航天蔬菜和林果类品种,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农业科技园区进行示范种植。
2019年9月,内蒙古科技厅在呼和浩特主办了航天新品种秋季作物现场观摩会,包括椒类、以及瓜类等50余个果蔬航天新品种,在生物院种植示范基地——呼和浩特市万鑫农业科技园区进行了集中展示,来自全区12个盟市的农业科技园区、专业合作社和科技特派员代表参加了观摩会。
随洋表示:“接下来,我们将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科研院所、育种企业、农业科技园区利用好航天育种的渠道和技术,培育更多、更好的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也将试点建立一批航天新品种示范基地,利用航天品牌,打造更多优质、绿色的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