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05日 星期五
先行先试 广西实施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
本报记者 刘 昊

    “这次是真正给科研人员松绑了!”陈虎说。让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用材林研究所副所长陈虎博士心生感慨的,是广西科技厅日前印发的《广西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不编制经费预算科目,不设科目限制和具体比例限制,不再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简化项目过程管理同时强化了项目监督检查。”这些“干货”满满的改革举措让陈虎很是兴奋。

    “杰青”项目:项目经费用途和经费使用都“包干”

    广西此次开展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改革的项目包括广西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广西高端外国专家与国(境)外创新人才引进项目、东盟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入桂工作计划项目和港澳台英才聚桂计划项目,这在全国尚属首次。

    广西科技厅发展规划与资源配置处处长杜文宏介绍,与《实施方案》一起印发实施的,还有《广西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经费“包干制”实施细则》《广西引进国(境)外人才智力资助类项目经费“包干制”实施细则》两个配套文件。

    一直以来,科研项目经费使用采取预算制,科研经费要严格按照预算要求来使用。“很明显,这不利于科研人员创新。科学家怎么能做预算呢?做预算是财务人员的事情。”一位在广西某高校任职的“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对科技日报记者说。

    为此,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2019年12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技部和财政部发布《关于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试点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的通知》。

    “结合广西实际,我们在全国各省(区、市)中率先制定细则贯彻落实,推动广西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包干制’项目改革。”广西科技厅基础研究处负责人说。

    “能放则放,充分放权”“遵循规律,经费包干”,该负责人表示,这是《广西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经费“包干制”实施细则》的主要亮点,“实施细则规定经费由项目负责人包干使用支配,即项目经费用途包干。具体来说,项目经费不再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项目资助强度为原直接费用强度和间接费用强度之和;项目申请人提交申请书和获批项目负责人提交任务书时,均无须编制项目预算。此外,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即经费支出不设科目比例限制,由项目负责人及其研究团队自主调剂使用”。

    引智项目:首次制定高端外国专家引进经费开支标准

    这些年来,如何让引智经费既管理得当,又能给它的使用“松绑”,一直颇受关注。

    “此次广西引智经费改革的重点是,针对高端外国专家与国(境)外创新人才引进项目,首次制定广西高端外国专家引进经费开支标准,首次支持‘网络办公’引才引智新模式,首次设立国(境)外创新人才引进经费资助项目,进一步明确了资助经费申请、使用、管理等相关要求。”广西科技厅外国专家服务与引进智力处副处长罗锦模说。

    比如,针对东盟杰出青年科学家在广西工作期间的资助经费开支标准,《广西引进国(境)外人才智力资助类项目经费“包干制”实施细则》作出了详细规定:“生活补助经费标准为1.25万元/人/月;科研工作补助经费标准为6个月2.5万元/人,12个月5万元/人。”

    同时,为了防止出现不按规定使用项目经费的现象,《实施方案》也提出建立项目资金信用管理机制,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履行监督管理职能并承担相应责任。

    “此次广西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改革的最大亮点是对科研人员的信任,突出了创新导向、结果导向和实绩导向。”前述“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说。而陈虎认为,“‘包干制’的实施能够使科研人员从烦琐的财务工作和复杂的审批程序中解放出来,让科研人员能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科研中去,真正‘灵活’地去探索未知”。

    “科技部鼓励广西在外国专家项目上试行科研经费‘包干制’改革。”广西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曹坤华表示,广西将加大改革力度,大胆实践,敢闯敢试,充分发挥地方探索的突破和带动作用,为全国改革探索路子、贡献经验。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