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29日 星期五
芦苇不能伐、纸业不能做、鱼虾不能捕……
南洞庭“拆围”之后, 这座有“背景”的城市开启绿色新征途
本报记者 俞慧友 通 讯 员 曹希雅 黄拥军
地处洞庭湖区腹地的湖南省沅江市土质肥沃,水源充沛。成片的水稻、河流、房屋形成美丽的乡村图画。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摄

    蓝“头发”,蓝羽毛,白肚子。翠叶映衬,站立于树枝上的“蓝精灵”与周围环境构成一幅灵动的画面。

    这只“蓝精灵”,真名白腹蓝鹟。近日,湖南省益阳沅江市环保志愿者协会会长李剑志等人,在当地漉湖边见到并拍下了它的倩影。据悉,这是在南洞庭湖首次留下的白腹蓝鹟照片记录。

    雷霆拆围,引来自然界“贵客”

    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被誉为天然氧吧,生物物种数超1000种。近年来,随着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升级,这里的自然环境又上了个“段位”。不少珍稀鸟类、稀有水生动物在这里频频现身。远的不说,仅去年,这里就首次发现了国家“三有”保护动物红颈瓣蹼鹬、国家二级保护鸟类野生鸳鸯亚成体和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黑翅鸢。今年的五四青年节,国家“三有”保护动物灰头鸦雀又首次来这里“庆祝节日”。

    “都是‘贵客’啊!生态变好了,引来百鸟鸣。”当地人颇为欢喜。

    有变化的,不止于南洞庭湖,还有因“私家湖泊”而名声大震的下塞湖。

    下塞湖位于东洞庭湖与南洞庭湖交汇处,水盈为湖,水落为洲,也是重要的湿地生态保护区。不过,本世纪初,当地一私营业主在这里非法圈出了个巨大的“私家湖泊”,围垦湖洲、河道,修建矮围和节制闸,盗采湖砂,严重破坏下塞湖生态环境。

    拆“私家湖泊”等非环境保护类“围”,一直是湖南省委省政府考虑的大事。2018年,湖南重拳整治湖区“顽疾”。13天,拆除“私家湖泊”的1.8万多米矮围和3座节制闸,让内外湖水重归相融。同时,益阳投入2.5亿元,除6处功能性矮围外,悉数拆除其余242处湖区矮围。

    事实上,政府做的不只是“拆围”,还要为修复生态善后。科技日报记者获悉,当地迅速制定了湿地修复方案,将人工修复和自然修复相结合,在1115公顷湿地的裸露滩地上,人工种植川三蕊柳等湿地原生植被。

    此外,为护洞庭安澜,当地着力理顺体制机制,做好“防守”。益阳南洞庭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曹德科介绍,目前,益阳、岳阳、常德三市已打破区域界限,同守一湖碧水。在洞庭水域建立“谁发现、谁执法、谁处置”的联合执法机制,重点打击跨界水域非法采砂、侵占湖泊、非法设障等涉水违法行为,解决跨区域水生态环境问题。

    雷霆手段下,成果显现。

    正值初夏,下塞湖草木葳蕤。芦苇深处,藏着大小深浅不一的美丽湿地。“私自搭建矮围分割湖水,不仅影响行洪,到枯水期鱼虾也会被滞留,影响渔业发展。但现在,这些问题都解决了。”漉湖芦苇场居民胡建辉说。

    换个“吃法”,沅江还能“靠湖吃湖”

    生态环境问题解决了,民众的生活问题又来了。

    沅江漉湖芦苇场,刚将自家渔船交出的渔民林正龙,有点惆怅。去年底,洞庭湖由季节性禁渔转为10年长期禁渔。与此同时,沅江市造纸业退出,造纸厂全部关停。

    芦苇不能伐、纸业不能做、鱼虾也不能捕,当地经济咋办?

    “靠湖吃湖。原来的路子不行了,我们可以换个绿色生态的‘吃法’嘛!”漉湖芦苇场党委书记尹伟很想得通。怎么换?沅江市委书记黄育文介绍,当地拟重点发展芦菇、芦笋和垸内现代农业。

    事实上,为平衡生态与经济,近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和当地市委市政府,没少花心思。

    沅江是一座有“背景”的城市。它地处洞庭湖腹地,东洞庭、西洞庭部分水域和南洞庭大部分水域均在其境内,是一个具有“三分水面三分洲、三分垸田一分丘”独特地貌特征的水乡城市。这里的南洞庭湖湿地是我国的重要湿地和全球重要生态区,也是具有国际重要意义的候鸟越冬地与世界拯救濒危物种的主要希望地,拥有亚洲最大的天然芦苇荡。

    正因如此,沅江成为全国有名的“洞庭鱼米之乡”,盛产水稻、油菜、柑橘、蔬菜等9大宗农产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全国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县(市)和湖南省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市)。

    要发展好这样一座有“背景”的城市,自然需要与时俱进的新决策。

    2018年,沅江市宣布,将包括浩江湖片区和胭脂湖片区在内的市中心城区西侧、总面积约43.05平方公里的区域,规划为水城共生、产城融合的“两湖新区”,一手强化洞庭湖生态保护,一手打造以“体育+”为主的大健康产业。

    根据规划,“两湖新区”分东部环浩江湖城市建设区和西部环胭脂湖生态保育区;同时,依托浩江湖、胭脂湖及自然水、洲、垸、林、田等良好生态条件,保护自然资源丰富的农林地及水体,并结合片区发展需求,形成“一环三湾串七岛”的整体空间结构及“水脉交织塑湖区”的空间特色。其中的“七岛”,包括总部研发岛、创新产业岛、湿地生态岛、特色农业岛等。

    也是从2018年起,沅江开始了“新征途”,也有了后来的南洞庭湖“贵客”和下塞湖顺畅。

    “洞庭乡愁”,“愁”来特色产业小镇

    五一前, 沅江“洞庭乡愁”文旅项目奠基仪式启动,豪言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情、记得住乡愁”的旅游胜地。启动式上,黄育文分享了“乡愁”幕后的产业故事。

    据悉,“洞庭乡愁”文旅项目是沅江市委市政府今年的大事,也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项目。他们想要抢抓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建设机遇,推进水上运动小镇、渔民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包括依托洞庭湖优势资源,建国家湿地公园,开辟以莲花岛、赤山岛、漉湖等为主的水上精品旅游线路;大力发展“四水农业”,深入推进交通走廊、绿色走廊、生态水廊和鸟廊建设,引领乡村振兴。

    旅游铺路,产业随行,的确是“换个吃法”的好路子。比如,当地特产芦苇,过去用来造纸,如今“改行”用于培育芦菇。

    “过去看着堆成山的芦苇发愁。如今,利用芦苇培育芦菇,这条路走对了!两年下来,芦菇成了我们富民强镇的重要产业之一。”解决了共华镇2万余亩的芦苇,沅江市共华镇负责人有点喜不自胜。

    去年,共华镇引进规模生产企业,引导村民利用芦苇培育芦菇、芦菌,尝试芦苇产业转型,探索芦菇培育模式。如今,当地通过熟练掌握仿野生芦菇培育技术,建成了芦香食用菌基地110余亩,并正在扩建培养棚、出菇棚,培养棚预计可亩产芦菌50吨,实现年收益约2万元。

    有了芦菇,当地又开动脑筋,拟打造芦菇特色小镇,来延长芦菇产业链。为此,共华镇与湖南省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对接,精心琢磨“一镇一品”计划。

    据悉,当地福安村益农服务社、永福生态农业园等的芦菇副产品,搞得如火如荼。他们利用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以芦渣发酵成有机肥,来培育优质水稻、生态果蔬,将芦笋制成猪饲料,种养结合、循环利用,打造了优质芦菇米、芦渣有机果蔬、芦笋猪等特色生态农产品。

    有了产品,自然离不开销售。据悉,今年该镇还计划筹办芦苇系列食品品鉴会,广邀八方客,把芦菇特色小镇推向市场。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