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25日 星期一
严把每道防线 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金 凤
太原市杏花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在一家餐饮企业内检测蔬菜农药残留新华社发(柴婷摄)

    总书记这样说

    2016年1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强调,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关系全国13亿多人“舌尖上的安全”,关系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要严字当头,严谨标准、严格监管、严厉处罚、严肃问责,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要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强统一性、权威性。要从满足普遍需求出发,促进餐饮业提高安全质量。

    这两天,在江苏镇江市句容戴庄村的田头,用优质技术培育的水稻秧苗刚刚铺满1000亩的土地。有些秧苗已经进入分蘖期,长势喜人。

    “我们用醋糟发酵的有机肥做基质,再把稻种在60℃的温水中浸10分钟,随即放入冷水降温,由此以来,水稻即使不用化肥农药,也不易得稻瘟病、恶苗病、立枯病、线虫病 。”对于年近八旬的农业科技专家赵亚夫来说,帮农民种出安全、高产的庄稼,从源头把关米袋子、菜篮子,是他一生的追求。

    食品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重要内容和基础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食品安全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不断完善食品安全各项政策法规,创新监管机制,强化监管手段,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逐步建立起“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2019年下半年,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对3673579批次食品样品进行了抽检,总体不合格率为2.2%,比2018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

    法律规章涵盖 食品安全风险 治理全过程

    保障食品安全,法治是根本。

    2015年10月1日起,修订后的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在江南大学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研究院首席专家吴林海看来,这部被称为“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不仅明确规定了食品安全工作实行社会共治,而且确立了风险治理的理念,实现了由食品安全监管向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的巨大转变。

    2018年12月29日,食品安全法再次修订。2019年12月1日起,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正式施行,对公众关切的餐具饮具集中消毒,网络食品交易、转基因食品、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特殊食品及食品广告的管理等问题作出了回应。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的理念加速从食品卫生向食品安全转变,在很短时间内实现了法律规范体系的快速改革和迅速完善,无论是从法律规范的制修订速度,还是数量方面均实现了突破式发展。”吴林海说。

    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到2018年上半年,国务院共制定修订了11个有关食品安全的行政法规;制定修订与食品安全相关的24个规范性文件。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修订了40个食品安全规章,发布了170个规范性文件,涵盖了“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风险治理全过程。

    长期从事食品安全研究的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周应恒表示:“近年来的食品安全管理,更突出社会共治,更加强调政府、消费者、媒体、经营主体与行业组织的共同参与治理,伴随着自媒体的发达,信息公开程度的提高,这种社会共治格局,可对政府管理提供有效的补充。”

    抓住主动权 密织立体化 风险监测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国家的食品安全监管从危机应对转变为风险监测、风险评估常态化,这一定程度上可避免一些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盐城市疾控中心主任医师沈进进对此深有体会。

    “我们会在食品的生产、流通、销售环节,对各级各类食品分层分类采样,监测其微生物、重属、农药兽药残留、添加剂等指标,通过监测也发现过一些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抓住了食品安全风险预警的主动权。”沈进进说,江苏盐城市东临黄海,很多市民有生食海鲜的习惯。工作人员对当地海产品取样监测发现,部分小螃蟹体内有肺吸虫、海鱼体内有异间线虫。随后,他们将此结果上报,后来异间线虫、肺吸虫、肝吸虫等,纳入了江苏的食源性寄生虫监测体系。

    此外,沈进进他们也在各级各类医院,对腹痛、腹泻病例进行抽样检测,对可能发生的食物中毒等食品安全事件的潜在风险进行预警。

    吴林海课题组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我国全国范围内基本形成了国家、省级、地市级和县(区)级四层架构组成的立体化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风险监测品种涉及粮食、蔬菜、水果、水产品等百姓日常消费的30多大类食品。全国约有9780家二级以上医院被确定为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覆盖了所有省、地市和98%的县级行政区域,同时建立了国家风险监测、食物消费量、毒物、食源性疾病等数据库。

    食品安全标准是判定风险和监管执法的重要依据。据吴林海课题组统计,截至2019年8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达到1263项,基本覆盖所有食品类别和主要危害因素,初步构建起符合现实国情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

    加大治理力度 对违法行为 严惩重处

    为强化食品安全风险治理,2013年初,中央启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目前,食品安全监管新体制基本实现了由‘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监管模式向相对集中监管模式的转变,由原来的‘九龙治水’转为由市场监管局集中监管,监管力量特别是基层监管力量从无到有并得到增强。”吴林海举例说,广西壮族自治区通过探索统一设置机构的做法,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统一权威的食药安全监管机构体系;辽宁自贸区营口片区管委会推出“16+X”集成化监管执法,组建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机构,填补了食品安全监管环节“真空”地带。

    区域间的联防联治也织就了食品安全监管网。2019年,长三角三省一市市场监管部门共同签署《长三角地区市场体系一体化建设合作备忘录》,初步形成“重点领域联管、监管执法联动,市场信息互通、标准体系互认”的一体化协作机制。

    食品安全既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目前,食品安全违法成本过低的状况已逐步改变,严惩重处正成为基本理念。2018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共完成24.9万批次国家监督抽检任务,下架封存、召回不合格食品693吨。全国共查处食品违法案件29.97万件,捣毁违法生产窝点360个,查处假冒伪劣产品案件129万件。

    新技术手段 筑牢百姓餐桌安全防线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工作虽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但这些难题正被新技术手段一点点攻克。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应用,食品监管领域的智慧升级,为老百姓的餐桌筑起一道安全防线。

    上海市闵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构建了智慧的市场大脑——智慧监管云中心,该中心以“互联网+大数据应用”为核心,建成源头可溯、全程可控、风险可防、责任可究、绩效可评、公众可查的市场监管信息化体系。在云中心的基础数据建设中,汇集了市场主体信息、动态监管信息、检验检测结果、风险预警监控等关键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可以发现食品安全热点,评估风险。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正在深入推进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平台和食品生产经营电子追溯系统建设,7000余家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被纳入电子追溯管理,食品生产经营电子追溯系统覆盖4000余家企业、30大类食品。

    四川省食品药品检验检测院建成了食品中非食用物质、兽药残留高通量智能筛查平台,实现对多残留物质、多目标化合物的靶向筛查,一次前处理可满足900余种农药化学品的高通量智能定性筛查和480余种农药化学品的精确定量检测。同时建立了非法添加化学物质的高通量筛查库,有效监控近300个目标化合物。

    “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发挥中国特色的制度优势,落实党政同责与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的同时,释放社会力量参与治理的特殊作用,遵循四个“最严”原则,中国的食品安全将逐步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治理道路。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