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农业科技特派员班立桐和团队深入菇棚给菇农讲解种植技术 受访者供图 |
把天津市的人才、信息、资金、政策等各类科技创新资源,优化整合成一张科技帮扶的大网,并形成网格化的服务模式,覆盖各个困难村,为农户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专家队伍。
陈 曦
“我的菌棒怎么还不出菇?”“最近天气冷了,几个骨干科技特派员一起开个会,讨论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天津食用菌团队的骨干农业科技特派员、天津农学院教授班立桐微信里有两个重要的工作群,一个是向首席科技特派员汇报工作的群,一个是组织科技特派员为所帮扶农户解决种植问题的群。
班立桐所在的食用菌科技特派员队伍由一名首席科技特派员和若干名骨干科技特派员组成,成员涵盖与该产业链相关的各个专业,给农户提供全方位科技服务。在天津,像食用菌团队这样稳定的农业科技特派员队伍还有很多。多层次科技特派员队伍的建设,把天津市的人才、信息、资金、政策等各类科技创新资源,优化整合成一张科技帮扶的大网,并形成网格化的服务模式,覆盖各个困难村,为农户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专家队伍。
自下而上反馈,自上而下指导
“根据困难村产业发展技术需求,农业科技特派员队伍的建设主要围绕生猪、奶牛、家禽、水产、果树、食用菌、设施蔬菜、特色种养殖等10个产业开展精准帮扶工作。”天津市科学技术局社会发展与农村科技处副处长(主持工作)谭振东介绍说,每一支队伍中,都有一名经验丰富的行业专家担任首席科技特派员,由他牵头组织若干骨干科技特派员团队。骨干科技特派员日常带领团队内的科技特派员进村入户开展科技帮扶工作,并且定期向首席特派员汇报工作情况。首席特派员根据整体情况,统筹布置工作计划,并对重点地区项目亲自指导。这种自下而上反馈,自上而下指导的制度,共同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开展。
前不久在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总结会上,受到科技部通报表彰的王芝学,就是果树产业首席科技特派员。王芝学有近20年担任科技特派员的经验,在他牵头下,果树产业组建了四个骨干科特派团队,共有70多名科技特派员,技术帮扶覆盖了天津市近千个困难村及有果树的合作社。“我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而组成科技帮扶团队的网络,实施网格化、全覆盖的服务模式,让我可以了解到全市困难村的情况。”王芝学表示,这样我们可以根据各地的不同特点,挖掘各地的特色,使得帮扶更加精准。
“此外,我们每一个团队都配备了育种、栽培、加工、保鲜、植保这几个专业的科技特派员,可以满足农户从果树种植到市场销售等所有环节对技术的需求。”王芝学举例说,针对蓟州山区酸梨资源丰富、酸梨品质较差、栽培效益低等问题,该科技特派员团队从品种引进、嫁接改造,到基地建设、品牌创建、果品贮藏加工,提供了全产业链服务。昔日的低劣果园,如今已成为游客观光、休闲、采摘的首选,也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摇钱树。
据了解,天津市科技局从2014年结合困难村技术需求建立多层次科技特派员队伍以来,目前已经组建72支科技帮扶团队,共有974名科技特派员参与其中,帮扶工作覆盖了天津市892个结对帮扶困难村。到2020年,天津农业科技特派员将超过千名,帮扶的困难村也将超过千个,真正实现困难村科技帮扶全覆盖。
网罗科技资源,把学问做到田间地头
“这种多层次科技特派员队伍的建设,使天津市大量的农业科技人才加入科技特派员队伍,为我们推进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我们得以搭建面向困难村的技术研发与引进、集成与示范、对接与咨询、观摩与培训‘四位一体’的服务体系。”谭振东表示,农业科技特派员把学问做到田间地头,通过手把手现场讲解、亲身示范指导、入户面授交流、集中理论培训等方式,切实解决农民产业实际、科技需求和人才短板的困难。
班立桐的骨干团队中有12位科技特派员,每次他都会带着不同专业的三四名科技特派员进村亲自指导。“有时候光进到村里都不行,必须深入农民家,才能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班立桐感慨地说,他们刚到村里给农民上种植培训课时,还得准备一些毛巾、化肥之类的小礼物,鼓励他们来参加。“后来我们发现,不是他们不想学技术,而是他们不喜欢在教室里听课。比如在教室里,我们会教他们,香菇
菌棒的含水量要保持55%左右,拌料要按照1∶1∶1的比例……这样的专业术语农民不爱听,也听不懂,而同样的话,换成在农民种植食用菌的大棚里,就变成了菌棒的水喷得还不够多;下午保温被需要放下来,否则室温就太低了……这种现场指导深受农民欢迎。”班立桐说。
遇到一些关键时间节点,首席科技特派员王芝学都要到农户家亲自指导。“明天就要降温了,这个农业合作社的苹果园去年第一年结果,今年又新建了冷库,我得去看看他们冷库使用得对不对。”王芝学和骨干特派员一起,来到天津市静海区胜起果树种植合作社进行现场指导。社长王胜起见到王芝学,就迫不及待地问了一连串问题:“苹果放在冷库里保存,应该怎么码放?是否可以建一个苹果干加工厂,这样一些品相不太好的苹果也能利用起来?”王芝学针对王社长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的讲解,并且给他提供了一些建议和思路。
自2014年以来,天津市近千名农业科技特派员已经为困难村和困难户组织培训、观摩1470场次,服务农民36891人次,培训农民26198人次,为困难村培养本土科技人才或农村创业人才2000余人,示范推广新产品825项、新技术2444项,技术成果转化109项。
稳定服务结构,形成长效机制
早期的科技特派员工作和组织缺乏稳定的服务结构和经费保障,因此很难形成长效机制。“我来自天津农学院,在我们这个骨干科技特派员团队中,还有来自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农业科学院林果所和植保所的科技人员,我们依托产业项目,对农户进行帮扶。”班立桐说,以往科研项目结束后,项目小组就解散了。而通过多层次科技特派员队伍的建设,把他们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尽管目前项目已结束,但他们对农户的帮扶仍在持续地开展。
不下乡的时候,班立桐和骨干团队里的各位农业科技特派员,就会在微信群里随时解决农户提出的各种问题。“菌棒绿霉是咋回事?”“冬季菇管理应该注意啥事项?”这样的求助信息,经常出现在班立桐微信群里。对于视频、图片都无法解决的问题,班立桐就会带着团队相关科技特派员驱车180公里,到户现场解决问题。
谭振东介绍,目前天津市科技局开发的“津科帮扶”移动端即将上线,组织科技特派员的专家团队,面向天津本地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区域,随时随地为农户提供在线咨询、电话预约、需求管理、视频点播、统计监测等功能,实现了线上线下两支队伍互补、上接科研院校专家、下接帮扶农户的信息化服务。从科技帮扶困难村到建设现代都市型农业以及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天津市打造了一支真正带不走的专家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