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娟是宁夏科技特派员队伍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王迎霞摄 |
特有范儿
王迎霞 通讯员 张纫芳
见到夏娟的第一面,所有人都觉得她不像搞农业的。
面容清秀,身材高挑,大学文化,刚满30岁如花般的年纪,怎么看,她都应该从事一个更“时髦”的职业。
然而她的名片上,“宁夏夏鑫源农牧专业合作社总经理”“宁夏红樱荟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贺兰县大樱桃协会秘书长”等字眼又在真真切切地提醒你,她就是个农业人。
从事涉农工作4年,加入科技特派员2年,夏娟用一腔情怀做特色产业,正在成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
历经挫折引进稀缺品种
“我干农业完全是误打误撞。”夏娟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
2014年底,25岁的夏娟从陕西西安辞去高薪工作回到家乡宁夏创业。彼时,枸杞品种“宁杞7号”大热,她从中看到了商机,便和两个朋友一拍即合投身农业,开始繁育枸杞苗。
虽然出身农家,毕业于西安理工大学石油与天然气专业的夏娟却对农业不太熟。即便如此,她还是决定试一试。2016年6月,她创办了宁夏夏鑫源农牧专业合作社,先后在固原市、吴忠市和银川市贺兰县承包300栋拱棚进行枸杞标准化育苗,总投资达170万元。第二年,该合作社在贺兰县洪广镇欣荣村流转218亩盐碱地建设了枸杞标准化基地。
“这里的水和土壤都属重度盐碱,苗子几乎死光了,只保住10多棚。但我感谢这段经历,它让我明白了干任何事都不能头脑发热,要踏踏实实地往前走。”夏娟说。
随后,夏娟又流转移动温棚172栋,投资50万元建设早春茬有机西瓜基地。她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种出的“黑美人”西瓜糖分高、口感好、品质优。
再后来,夏娟相继引种大樱桃、阳光玫瑰葡萄等宁夏罕见品种,在当地一炮打响。她本人也被贺兰县科技局吸纳加入科技特派员队伍。
发挥所长让樱桃树不再难栽
在宁夏,农民大棚里种的依然以茄子、辣椒、西红柿等蔬果为主,对樱桃等新鲜品种只停留在概念上。
看惯了父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夏娟认为传统农业附加值太低,与他们的辛劳付出不成正比,打算引进新品种试种。然而老乡们都说“樱桃好吃树难栽”,尤其在宁夏养活很难,劝她别再冒险。
年轻的夏娟不信这个邪。
她在全国到处考察,把樱桃的种植规律掌握了个透,发现宁夏种植温室樱桃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最后从辽宁大连农科院引进2000株。“温室樱桃目前集中在大连瓦房店,我们明年种植成功后,将比大连上市都早,而且畸形果和劣果相对也少。今年各方面长势还不错,我对明年丰收有信心。”她告诉记者。
在大棚里,谈起种植技术的夏娟,俨然一位专家。
“樱桃比较娇气,夜温不能超过8度,白天温度不能超过22度,中午最热的两个小时如果掌控不好,稍微有一点高温,这一年就全军覆没了。最忙的时候,我十天半个月都没好好洗过脸……”
贺兰县成立樱桃协会后,专门将夏娟聘为秘书长。她和其他理事从种苗到棚栽再到销售,各环节严格分工,首批引入种苗100万株,如果有人想涉足这一产业,协会将组织技术团队上门指导。
“我们走过的弯路,要避免他们再走。”她说。
“三包”策略带动农民致富
年轻人干农业特别是科技特派员,和父辈有何不同?夏娟给出三个答案,一是善于学习,二是依靠科技,三是利用网络。
刚入行那年,夏娟的合作社便新购入一套农残检测设备,坚持为自己产出的果蔬进行检测溯源,同时也为周边农户的产品检测并印上“出生证明”。她称这是品牌意识。
种植枸杞时,她在地里引进加拿大桑根草进行套种。种植葡萄和樱桃后,她又与大连农科院合作,聘请专家对种植技术跟踪指导,还通过宁夏大学农学院运用水肥一体机、二氧化碳发生器等高效技术并大规模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科特派的主要作用就是示范、引领、带动。夏娟通过不懈努力带动农民致富,是大学生创业典范。所以我们支持她、培养她,让她把企业做强做大。”贺兰县科技局副局长郑利民表示。
短短4年间,夏娟已获贺兰县扶贫先进个人、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多项荣誉,今年更是被评为第四届宁夏巾帼创业之星。
未来,她计划为更多农户包种植、包技术、包销路,打通一条通往北上广的致富路。
用夏娟的话说,虽然不可控因素很多,也很艰辛,但农业越干越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