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没有国际合作这把‘钥匙’,就没有不同国家科学家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借鉴、相互促进,也就没有中国科技的快速发展与进步。”在19日举行的中国科学院2019年国际化发展工作会议上,中科院国际合作局局长李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建院70年来,中科院的国际合作工作呈现出多点开花、点线面各层次有机融合的发展态势,如今已与79个国家开展双边合作,参与了113项多边合作。人才往来交流规模从上世纪70年代每年的交流量不足2000人次,达到现在的每年4万余人次。
打开了科技界通向世界的大门
国际合作打开了新中国科技界通向世界的大门。新中国成立之初,中科院派出新中国第一批留学生赴苏联学习,赴法国、匈牙利、印度等国参加国际会议,开启了国际科技交流。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科院科技发展处在成长时期,非常重视与发达国家的实质性合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88年,借助于中美高能物理合作,建成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合肥托卡马克装置的后期升级、上海同步辐射光源的建设、大亚湾中微子实验、暗物质卫星“悟空”号、天眼FAST、量子卫星“墨子”号的成果均与国际合作的贡献有关。“随着我国科技实力的不断提升,我们也在努力牵头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逐渐实现从参与到主导的转变。”李寅表示。
我国科技走出去的重要抓手
与此同时,国际合作也成为我国科技“走出去”的重要抓手。通过国际合作,我们突破了科技国家队在海外建设分支机构“零”的纪录,在亚洲、非洲、南美洲建设了10个院级海外科教中心,在欧洲建设了两个院级联合实验室。
“科技创新成为支撑‘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共同进行科学研究、创新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打通了国内外先进技术和优质产能联动的管道,对沿线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李寅强调,国际合作使得中科院和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他进一步举例说,此前,慢性肾病一直在斯里兰卡普遍存在,人们不清楚这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表明,饮用水水质低是慢性肾病发病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针对这一问题,斯里兰卡政府长期寻求国际合作与援助。
在与斯里兰卡相关政府部门多次深入交流和对慢性肾病多发地区现场调研的基础上,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推动签署了多项重要政府间合作备忘录及落实政府间备忘录的合作协议。目前,这项合作正以“中国—斯里兰卡不明原因慢性肾病研究合作项目”的名义迅速推进,并取得了重要进展。斯里兰卡政府高级官员2017年3月1日还发来感谢信,高度赞赏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对其国家的帮助。
未来将着力提升全球品牌影响力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的技术和产业变革。
“可以说,深化国际科技合作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重要、更必要。”李寅说,面向未来,国际合作仍将是推动我国科技进步的重要一招。
围绕前沿科学问题和全球共性挑战,中科院率先部署了30多项预期未来全球共同参与的国际大科学计划培育项目。
“未来中科院将以多边国际科技合作为舞台,将深度参与并发起主导国际组织和国际大科学计划/工程,作为最优先培育和扶持的国际化发展新增长点,快速提升全球科技治理能力并加速形成创新领导力。”李寅介绍,提升中科院在全球范围的品牌影响力和声誉度,是未来中科院国际化发展的重要任务,也将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科技日报北京11月1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