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特派20年
王迎霞
除了红色,宁夏还收集选育出了“七彩枸杞”。这样的新鲜事把众多目光吸引到了宁夏中宁县杞鑫枸杞苗木专业合作社。其创办者并非来自科研院所,而是以朱金忠为代表的7位科技特派员。
截至目前,像朱金忠这样的“法人科特派”在宁夏达到了1500家,科特派人数更是稳定在3411人。他们服务农户30万户,带动9万人就业,促进18万农户增收,奔走在创业道路上的科技特派员,成为推动全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力抓手。
打通体制完善机制,突显农民主体地位
2002年,赵顺山还是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林业技术服务中心的一名技术员。那年9月,宁夏启动实施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引导广大科技人员和社会各类人才扎根农村开展科技创业服务。
赵顺山义无反顾地加入了这支队伍。然而单位牵扯事情太多,他无法专心在基层服务,更有风凉话说,整天不来上班,凭啥在外多挣一份钱。
藩篱在2008年9月打破。宁夏印发《关于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的意见》,明确支持专兼职科技特派员创办企业,成为法人科技特派员。
从此,赵顺山一门心思投身到农村的广阔天地。
在银川市灵武市沃益农种植专业合作社,史进也深感宁夏政策扶持力度之大。这个灵武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保留的“公家人”,2008年自主创业,2013年与人合办合作社,并让农户参与入股。“市场内生动力使然,更是因为管理体制上的转变。”史进直言。
“任何发展都要夯实制度基础。”正如宁夏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郭秉晨所说,宁夏首先打磨政策体制,为的就是保障科技要素促农增效、带农致富,让科技特派员与农户持久双赢。郭秉晨表示,体制畅通后最大的变化就是让科特派和农户结成了利益共同体,从自上而下的指导转为面对面的服务,真正突显农民的主体地位。
创业是基础,创新更关键
打通制度经络后,摆在宁夏科技特派员面前的创业之路一下子明朗起来。
将示范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培育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三大重点;将科技特派员培训、创业项目实施、政府投入与金融支持作为三大支撑……宁夏科技特派员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王正义说,这些举措让宁夏科特派创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
目前,全区新三板上市的科技特派员企业已达8家;2018年,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链——宁夏正鑫源现代农业发展集团“叶盛贡米”在欧盟有机食品认证中,1230项检验结果全部合格,成为行业翘楚;2019年,中国(长沙)国际大豆食品加工技术及设备展览会上,宁夏法人科特派创办的兴豆缘豆制品有限公司荣获“中国豆制品行业50强”称号。
要创业,更要创新。
为保证枸杞苗木的品质和纯度,朱金忠成立了枸杞种质资源保护与研发中心,不但基本实现了工厂化育苗,两个新品种还向林业部申请了国家保护,制定的《枸杞周年扦插育苗技术规程》更是成为地方行业标准。
“宁夏科技特派员在创办、领办龙头企业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过程中不断探索,勇于实践,最终使自己成长为业内专家,带农民走上致富道路。”王正义感慨道。
加强激励政策引领,带动农业更好发展
王玉静是宁夏推行科技特派员激励机制的一个典型。今年5月,他获颁“宁夏最美科技人”殊荣。“能得这个奖,都是因为科技特派员的身份。感恩党的好政策!”这位扎根吴忠市利通区扁担沟镇的汉子,带领乡亲科学种植富硒苹果,面积从300亩发展到1万多亩。与别人不同,他特别注重党建的引领作用,在合作社成立了非公党组织,分别被自治区和利通区评为四星、五星级党支部。
多年来,宁夏全区各级党委、政府把科技特派员纳入人才队伍管理之中,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个人和派出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创业行动中成效显著的项目,还能纳入自治区科技进步奖励评选范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主动加入科技特派员队伍,并将自己的知识、经验及“互联网+”理念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农户。
生于1983年的冯补洪,2016年成立了青铜峡市乐宝农瓜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大坝镇中滩村四组农民李娟笑着说:“冯总的好多技术和想法我不是很懂,但跟着他干,心里踏实。”
放眼宁夏,经过17年的探索与实践,2000余名科特派在产业各环节流转土地30多万亩,创办、领办农业生产经营主体1400余家,全区现代农业发展获得有力推进。科技部两次在宁夏举行现场会,28个省市自治区考察团前来观摩交流,科特派创业行动“宁夏模式”向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