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6日 星期三
中国工程院科技扶贫这样做——
院士开班培养乡土人才

精准扶贫 科技先行

本报记者 李 艳

    10月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技能扶贫班在澜沧县竹塘乡云山村蒿枝坝村民小组开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等在内的多位院士、专家及省、市有关领导出席开班仪式。

    从2015年开始,中国工程院对澜沧实施定点结对帮扶。4年前的澜沧是什么样子?澜沧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总人口50.09万人,是典型的民族直过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6.3年,每年5000个初中毕业生,只有1500人能继续接受高中阶段教育,还有3500人无职业技能便直接进入社会,人口素质性贫困成为制约澜沧发展的根本因素。

    院士专家们的第一件事是为澜沧“把脉”,找准科技扶贫的方向。通过4年的努力,专家团队找准澜沧的“贫根”,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在全国首开院士为农民办班之先河,通过院士专家技能扶贫班,带领学员到田间地头、禽畜圈旁边教边做、边做边学,为澜沧培养了大批新型农民和致富带头人,为澜沧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澜沧县依托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团队,立足当地自然资源优势,紧扣产业发展规划,整合院士专家团队和云南农业大学的师生队伍,创建了“科技人员+企业+职校+农民(合作社)”的新型教学模式。

    专家团队成员深入田间地头、禽畜圈旁,手把手认真教授农民学员学习科学种植技术和养殖知识。学员“边学习、边生产,边生产、边培训”,在“同吃同住同劳动”中,师生之间、学员之间的情谊愈发深厚,院士专家团队的敬业精神、专业技能都让学员叹服,学员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综合素质、劳动和就业技能均得到极大地提高。如参加中药资源班的大山乡沃中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罗正海在培训班学习后,种植棕榈树6850亩,2年龄棕苗270万株,黄精种植618亩、白芨106亩,2018年收购茯苓156吨、黄精苗20万株、红河棕丝800吨;富邦乡饶华庆,带领公司成员在糯福乡和富邦乡发动建档立卡户群众种植重楼20余亩,黄精100余亩,天冬100余亩,龙胆草80余亩,草果200余亩……当地管理者向科技日报记者表示,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这些学员不仅自己真正学到脱贫的技能和本领,成为种养殖致富能手,还把学到的知识技能和致富思想带回家乡推广,影响和带动更多的群众加入到劳动致富的队伍中。

    自中国工程院定点帮扶澜沧县以来,已经有一批新技术在澜沧得以推广,其中林下有机三七创新技术和冬季马铃薯优质高产新技术最具有代表性。中国工程院相关工作人员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仅2019年就开办10个院士专家技能扶贫班,招收学员600人。“院士班”的开办,为澜沧县培养了一批乡土人才,这些学员回乡后带领周边村民通过科技的力量,实现了脱贫致富。截至目前,全县已建立11个林下有机三七科技成果的示范样板,15个冬季马铃薯优质高产示范样板。

    (科技日报北京10月15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