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09日 星期一
扎根中国大地 办好高等农林教育
——涉农高校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回信

    本报记者 张盖伦

    正在紧锣密鼓进行新农科建设的涉农高校们,最近又多了份干劲。他们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9月5日的回信中强调,涉农高校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高等农业教育大有可为。”9月6日,读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后,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张东军指出,在新农科的学科专业布局中,学校应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推动各学科交叉融合,共建共享新时代农大发展的机遇。

    两个多月前,新农科建设安吉研讨会在浙江安吉召开,涉农高校在会上凝聚形成了《安吉共识》。《安吉共识》字字句句掷地有声——要扎根中国大地掀起高等农林教育质量革命。

    之后,全国50多所涉农高校100多位书记校长和农林专家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了围绕新时代农林学科建设开展研讨的情况,也代表130万农林师生表达了肩负起兴农报国使命、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矢志奋斗的决心。

    浙江农林大学是安吉研讨会的承办方之一。学校党委书记周国模表示,学校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进一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办学使命,发挥农林、生物、环境等学科专业特色优势,形成优秀人才、青年英才投身农村基层的育人导向。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教授王锁民是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的代表之一。作为教育部草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他清楚地知道专业和课程建设在新型农林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王锁民说,他会团结带领全体委员和草学界的各位同仁,做好草业科学专业“金专、金课和高地”建设各项措施的落地生根和开花结果,“早日培养出一批知农爱农的新型草学优秀学子”。

    这封回信,也给了涉农高校一线教师们新的启发。

    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江连洲说,所谓“农为政本,食为民天”,涉农高校在教学和科研领域中的探索,就是要按照总书记的指示,以增产增效和加工增值的强大科技支撑,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用优秀人才和创新成果惠及百姓民生福祉。“我想,这就是当代涉农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

    在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教授刘志鹏看来,把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落实到自己的工作中,就是要踏踏实实做好两件事:一是深入农业一线,注重学科交叉,带领研究生解决实际生产问题、探索科学前沿问题;二是立德树人,兢兢业业为本科生上好专业课。

    “今天是农林人最激动人心的日子。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到‘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真的是这样!”浙江农林大学园林学院教授马军山从自己3年驻村工作的亲身经历出发,感慨高校师生确实要通过长期扎根农村,把服务做深、做准、做长;要和一线农民做知心朋友,看到真情、听到真话、找到真谛。他强调,引导学生知农、爱农,老师也要先行。

    自2010年本科入学以来,浙江农林大学学生黄春颖就一直跟随学校老师上山下乡,指导农民。如今,她已经成为一名林学专业博士生。读了总书记的回信,她深切感受到科技兴农的神圣使命。黄春颖说,她要像老师一样,用知识和技术为实现农业农村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兰州大学2018级草学专业硕士生李元春其实完成了一次在旁人看来有些“另类”的专业转换:在从事农业工作的父亲的影响下,考研时她从热门专业计算机跨入了草学领域。一开始,她还会为就业担心,但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对农业院校为“三农”事业发展作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肯定,她对国家草业的发展也有了巨大的信心。“我今后一定努力为我国草原保护事业而奋斗。”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