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8月22日 星期四
商业化运营,趟出大学生竞赛新路线
杨 仑

教育时评

    近日,一项全国性机器人赛事落幕。由大学生自己动手研发的机器人、无人机组队竞技。比赛精彩纷呈的同时,该项赛事也成了青年工程师们的技术试练场,并吸引了大量观众观看了比赛直播。

    大学生学科竞赛近年来不断升温,被广泛地认为具有磨炼学生品格、检验学习成果、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等作用。与大多数比赛不同的是,本次机器人大赛商业化运营非常成功。比赛规则、场地、直播设施都十分完善,主办方甚至邀请了解说员、评论员专门对比赛进行分析,大大提升了比赛的观赏性。

    提高在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发掘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是大学生竞赛的根本目的。但由于缺乏统一的组织进行协调、管理,个别赛事也出现了弱化教育功能、片面追求规模、赛事不规范等问题。

    信息化时代,流量逐渐走上舞台中央。无论是眼球经济也好,流量生态也罢,一项好的赛事能够吸引到人们关注,就有了生存和发展壮大的土壤。而良好的商业化运营,则可以为赛事带来源头活水,与赛事实现双赢的局面。

    客观来说,许多大学生竞赛存在着谈钱色变的心理。商业化会不会污染到赛事本身?流量的介入是否会让比赛变了味道?其实不然。只要制度规范、组织得力,依然可以保持赛事的本色,并培养出优秀人才。

    这一点,有他山之石可以为证。与学科竞赛相似,大学体育竞赛从商业化运营中获得了甜头。比如美国全国大学体育协会,早在1929年,该协会旗下的校园橄榄球赛事就使得收音机转播收入增长至8亿美元,培养出的体育人才无计其数,大大提升了整个国家的体育水平。

    所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什么才是初心?初心是我们儿时拆开闹钟,想要观察它如何工作的好奇,是追逐蝴蝶,在大自然中寻找答案的快乐,是从书本中探索世界奥秘的冲动。那时的我们肯定不是为了升学、找工作、拿奖金才乐此不疲。对于赛事来说,最宝贵的部分就在于是否能找回这份初心。因此,人们大可不必闻商业化而色变,听到赞助就心惊肉跳。只要初心仍在,教育机能运转良好,商业化的学科竞赛也可以有效地培养出高质量人才。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