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8月06日 星期二
薪火相传的“八百壮士”科学报国情

    本报记者 李丽云 实习生 陈 熙

    爱国情 奋斗者

    近段时间,哈尔滨工业大学“八百壮士”的爱国奉献故事“刷屏”,化身为“正能量网红”。

    上世纪50年代,800多名朝气蓬勃的青年响应国家号召,从祖国各地齐聚哈工大,担起了教学、科研任务,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这批平均年龄只有27.5岁的教师队伍被誉为哈工大“八百壮士”。他们铭记国家重托,肩负艰巨使命,扎根东北,艰苦创业,拼搏奉献,开拓进取,甘当人梯,践行科学报国,为共和国的高等教育及工业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随着时代的变迁,哈工大“八百壮士”的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扩展,已经成为哈工大所有教师群体的代名词。“八百壮士”精神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老一代缔造哈工大精神

    在哈工大,“八百壮士”是一个群体的代名词,他们中走出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马祖光院士,全国师德标兵秦裕琨院士,全国模范教师杜善义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第一部新体制雷达发明者、双料院士刘永坦等一大批专家学者。

    哈工大党委书记王树权总结说,哈工大的校训是“规格严格,功夫到家”。“八百壮士”既是“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校训的缔造者,也是践行者;既是哈工大精神的源头活水,也是其集中体现。

    哈工大校训的形成、践行、传承,与哈工大“八百壮士”紧密相连。俞大光院士,因治学严谨、教学严厉而闻名全校。当年,学生们背地里称他为“铁将军”,他任教的“电工基础”课被学生称为“老虎课”,有时全班竟没有一个人得“优秀”,因为他要求学生不仅会做题,还要能讲出道理来。

    新一代哈工大“八百壮士”赓续传统、建功立业,他们以一种“啃硬骨头”的精神,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需要,解决了科学技术和工程应用方面的一道道难题。

    在哈工大,诞生了中国第一个激光专业、第一个航天学院、第一台会下棋能说话的计算机、第一部新体制雷达、第一台弧焊机器人和点焊机器人、第一颗由高校牵头自主研制的小卫星;这里研制出全球首个独立完成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的微卫星“龙江二号”,成功进行了国际首次高轨卫星对地高速激光双向通信试验、国际首次人机协同在轨维修科学试验,突破了世界最大口径射电望远镜的支撑结构系统关键技术,新一代磁聚焦型霍尔电推力器在国际上首次实现空间应用……

    杜善义院士是哈工大“八百壮士”的代表。20多年前,在国内复合材料还只是一个概念,杜善义提出用力学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来解决复合材料应用和研究中的问题,获得国际国内一致好评。如今,81岁的杜善义依然坚守在科研一线,仍然关心国家发展和学校建设,他说:“学校要把国家需求当做主要目标,不仅要解决国家发展和科技发展的重要问题,更要为国家输送人才。”

    新生代注入新内涵

    杜善义的学生、哈工大副校长韩杰才院士感慨地说:“作为团队的灵魂,杜先生一直在努力为年轻人创造舞台,在学术上帮助成长,在做人、做事上做表率。”薪火相传,韩杰才指导学生也是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和兴趣因材施教,并将导师们对自己的“口传心授”教给弟子。如今,韩杰才已培养了25名博士研究生、27名硕士研究生。

    朱嘉琦2001年开始在韩杰才的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他感触最深的是导师的大视野、大气象、大格局,并给了自己最需要的信任和独立施展的空间。如今,朱嘉琦已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被问及取得成绩有什么“诀窍”时,朱嘉琦的回答与导师“一脉相传”——最重要的是勤奋,还要思考,不然读书再多也惘然。

    黄志伟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从零开始建设结构分子生物学与天然免疫信号转导研究室。秉持“科研工作最终就是为了造福人类”的研究理念,他带领研究团队,在仅仅3年多的时间里先后破解了3个世界科学难题,在生命科学相关研究领域的世界最前沿发出了哈工大人的最强音。

    科研育人两不误的黄志伟,希望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将科学的精神传递下去。“作为高校青年科技工作者,应当更有梦想、更有激情、更有担当,做出更多教科书级别的原创研究成果。”

    “哈工大的老师都很‘实’。他们都是以最实在的方式对待每一件事、每一个人。”年仅42岁的哈工大电气学院副院长、教授霍炬如是说。霍炬在讲课的第一年,为讲好短短一个课时,往往要花费很长时间去备课,他尽量模仿优秀的老教师和自己导师,试图达到他们优秀的教学水平。霍炬在36岁时被评为教授,他说:“‘八百壮士’对工作的执着已然成为哈工大的独特风格,我深受这种环境和氛围的影响,我要让学生都成为这种精神的受益者。”

    老一代奠基了哈工大精神,新生代注入新内涵,几代哈工大“八百壮士”坚守东北,不仅为百年哈工大续添持续发展的动力,也为科技资源大省黑龙江保持雄厚的科技创新实力提供了力量源泉。

    (科技日报哈尔滨8月5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