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7月23日 星期二
百余种高端新材料中,国内能够完全自给的不足30%
七方合力,高大上原创成果闯市场

第二看台

本报记者 王延斌

    “高端制造业所需的百余种关键材料中,国内完全自给不足30%;高端新材料的支撑保障能力弱,受制于人问题突出。”不期而至的夏雨给炎热的山东滕州市带来了些许清凉,同样让人感到冷静的是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科控股)总经理索继栓的这句话。

    7月上旬,第一届中科院新材料产业发展论坛将国内新材料领域的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和基金公司邀请到一起,聚焦产业现状和问题,探讨未来趋势和创新方向。专家认为,我国新材料产品高端化进程缓慢,重要原因之一在于集成创新体系远未形成,创新能力不足,“政产学研金服用”七方必须合力,推动原创成果走向市场。

    大量出口中端产品,却需进口高端产品

    新材料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重要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中国化工产品虽出口量较大,却主要以中端产品为主,高端化工产品依赖进口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索继栓说,航空的发展对材料的依赖度就很高,以飞机为例,依赖程度高达三分之二,发动机则达80%,向来有“一代材料,一代飞机”“一代材料,一代发动机”的说法。虽然,2017年,我国新材料行业市场规模3.1万亿元,已形成研发、设计、生产、应用等品种门类较齐全的新材料技术体系。但索继栓表示,高端新材料的支撑保障能力弱,受制于人问题突出。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俊贵也表示,新材料“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以“工艺要求高,上下游协同性强”等为特征,高端化工新材料产品还不能满足国内需求。

    在赵俊贵看来,我国化工新材料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有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高端产品稳定供应难实现,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关键原料久攻不下,市场主体小而分散,集成创新体系远未形成,创新能力不足。

    化工新材料产业如何走到高端去?无论是索继栓、赵俊贵,还是企业代表潞安集团副总经理马军祥,他们一致的观点是:消除“肠梗阻”,打通从基础研究、材料研制到工程化制备、工业化生产和应用全过程的利益共同体。

    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三链联动提供动力

    6个月前,“嫦娥四号”成功登月,实现人类航天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巡视探测,率先在月背刻上了中国足迹。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的圆满成功给其他行业带来了很多启示。专家们认为,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既要发挥国家主导作用,又应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探索建立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新型举国体制,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加快解决关键领域的“卡脖子”问题提供有力保障。

    5年前,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得到国家批准,国科控股据此制定《“联动创新”纲要》,试图依托中科院研究力量,通过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之间的联动,加速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具体落实措施之一,便是10家行业领先的中科院企业牵头组建11家联盟,成员包括院内外研究机构和企业300余家。

    经过长时间努力,联想控股旗下企业——联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泓新材料)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发的“甲醇制烯烃”技术为核心,成功打造出了甲醇制烯烃下游产业链,具备了成熟的产业基础、工程化经验和成果转化能力。两年前,国科控股以8.5亿元战略投资联泓新材料,并在发起成立的“中科院新材料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联盟”中,以联泓新材料为理事长单位,中科院大连化物所、长春应化所、化学所等十几家中科院系统院所和相关企业为理事单位。这种由市场牵引创新的模式看中的是骨干企业的成果转化能力。

    这种模式将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三链联动,既是践行新型科研体制的有力实践,也是“政产学研金服用”七方合力,推动原创成果走向市场的最新尝试,更是推动化工新材料产业走到高端去的关键。“我们深信,通过大家共同努力,将凝聚起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广泛共识,促进科技创新在制造业的全面渗透、综合集成和深度融合,为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中国科学院秘书长邓麦村的这句话,表明了他对上述创新研发模式的信心。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