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看台
近日,“菁蓉汇—校企双进·科学家进园区”首场活动走进成都科学城。活动中,来自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院所、多家企业的人工智能领域专家、行业专家和投资机构,与来自成都天府新区、双流区、崇州市等人工智能相关园区的企业代表展开一场“成果”与“需求”“资本”与“智本”的碰撞交流,以科技赋能产业功能区,推动成都高质量发展。
“科学家”赋能产业功能区高质量发展
成都市推出的“校企双进”系列活动包括“企业家进校园”“科学家进园区”和“百校千企大对接”等,旨在通过搭建产业功能区与高校院所精准对接平台,不断引聚创新要素资源到产业功能区。
作为其中“科学家进园区”首场主体活动,此次活动由“成都科学城专场启动会”和“成都科学城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对接会”两部分组成,目标是让科学家带着成果走出“实验室”,在产业功能区中找到成果转移转化的“生产线”。
在活动启动会上,来自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的4位高校专家和成都航天科工微电子系统研究院有限公司、紫光云技术有限公司、成都商汤科技有限公司发布成都商汤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成都科学城龙头企业发布科研成果及合作需求,让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
带电作业机器人、方言语音识别、生物特征识别……会上,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杭州国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匡,哈尔滨工业大学语言语音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博士生导师赵铁军,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常务副主任,西华大学机器人中心主任张葛祥,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软件工程系主任张意等4位高校专家发布了科技成果。
“今年紫光云在AI领域加大布局,此次主要是希望和高校一起合作,补全紫光云的云+AI能力体系。”活动上,紫光云技术有限公司项目研发主管张子建介绍,未来,计划将公有云业务与人工智能结合,提供更多的应用场景。“企业有渠道、客户、业务场景,然而缺乏专业性的算法和AI专业人才。技术、人才往往是高校的优势。‘校企双进’活动让企业和高校面对面交流,搭建了沟通的桥梁,能让企业和高校双方取长补短。”
此外,在“成都科学城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对接会”上,6家在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应用研发及服务等领域中起到关键作用、有高价值特性的创业团队将进行现场路演,多位创投机构代表将对路演团队现场“把脉”。同时,路演团队将与人工智能龙头企业展开互动,推动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与行业领军企业形成合作。
“校企双进”活动精准对接530项科技成果
成都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校企双进”系列活动旨在推进成都市各产业功能区与高校交流合作,引导产业功能区承接校院企地各方优势资源要素集聚,提升产业功能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推动产业功能区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围绕电子信息、现代都市农业、轨道交通等产业,成都已开展“校企双进”主场活动11场,共组织600家企业与10余家高校院所精准对接530项科技成果。
此前“校企双进·企业家进校园”活动曾走出四川,走进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研究院与四家企业签订协议意向,签约金额约2000万元。同时,活动现场共展示了上海交通大学科技创新成果102个,发布企业需求79个,30余个项目实现对接,通过两地可持续推进的创新对话,赋能我市产业功能区高质量发展。
为加快布局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成都市目前已出台了《成都市深入推进产业功能区及园区与校院企深度融合发展工作方案》,秉持“城市发展事业合伙人”理念,丰富完善产业功能区与校院企深度融合的发展机制,打造“线上+线下”两大支撑平台,不断引导高校、院所、企业优质资源向产业功能区聚集,打造校院企地创新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构建产业生态圈、培育创新生态链,着力提升产业功能区创新能力,赋能产业功能区高质量发展。
截至今年4月,全市66个产业功能区实现与高校院所、央企省企签约全覆盖,与国内外近200所高校院所和企业签订合作项目374个,其中223个项目已落地,占签约项目总数的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