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时评
学校历来是中国人最看重的场所之一。“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也成为我国古代学校教育取得辉煌成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正因为学校在国人心目中拥有崇高地位,令人们对商业活动进入校园的行为非常不满。近日, 某短视频平台女主播利用学生午休时间,擅自进入安徽省金寨县全军乡熊家河小学,要求学生配合拍抖音视频,引起公众反感。
拍摄此类视频,其实质是互联网浪潮下流量至上的具体表现。视频火了,流量来了,学校纯粹干净的气氛却丢了。究其本质,是贪欲作祟的主播,把学生当成摆拍工具,把学校视为牟利场所,才会让人们如此愤慨。
此类现象值得我们警惕。商业活动对校园的侵袭一直不绝于耳。对于商家来说,学校拥有许多商业上的“优势”,譬如目标人群集中、消费群体明晰……许多人因此把目标瞄准了这块“唐僧肉”——前些时,童话大王郑渊洁发文揭露个别作家进入校园讲座、签售,其实是为了推销自己的书籍;商业品牌,堂而皇之地登上了语文考试卷纸;更有甚者,将广告印在了红领巾、国旗之上。
此类所谓的商业逻辑,与学校教书育人的根本有着本质的冲突。学校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基本形式,肩负着启迪学生心智、塑造人格等重任。一旦商业元素过度介入,就会扭曲教育的本质,影响孩子身心健康。
然而,在诱人的利益面前,总会有人选择铤而走险。想要根除此类现象,斩草务必除根。
商业活动进校园本质是牟利,切断牟利的渠道是根本手段之一。以主播进校园事件为例,涉事平台第一时间封禁了其账号,下架了利用学生拍摄的视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事件的负面影响。
阻隔商业营销的进入也需要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建立起长效机制。从学校角度来讲,应该加强日常管理,检讨为何该女主播能轻而易举地走进校门,并进入教室。安保上是否存在漏洞、教学秩序该如何保障都是每一所学校应该长抓不懈的问题。
针对此类问题,教育主管部门也曾下发过通知,要求各地坚决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广告、商业活动进入中小学和幼儿园。学校是片净土,这一信念存乎每个人心中。只有坚持制度化管理,充分履行各主体责任,才能真正守护好校园,还校园一片朗朗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