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0家 重庆加快完善企业创新生态
为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完善创新生态,近日,重庆市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企业创新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六个方面制定重点任务促进企业创新,提出到2022年,重庆全市科技型企业超过25000家。
在培育科技企业方面,将打造一批在全国和行业有影响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百千万”工程,引进、培育、壮大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等;在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方面,加快完善“国家—市级—区县(园区)”多层级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体系,推动龙头企业普遍建立内设研发机构;支持企业到发达国家或地区新建或收购研发机构,积极引进和鼓励国内外知名企业来渝新设研发机构;在促进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方面,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技术需求,实施科技重大专项,集中攻克一批主导产业核心共性关键技术,促进科技成果工程化和产业化。
《通知》提出到2022年,重庆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将力争达到1.6%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与高成长性科技企业达到4000家以上,科技型企业超过25000家,全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7%,创新型经济结构基本形成,区域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基本形成开放协同的创新生态。(记者雍黎)
1亿元 宁夏致力构建智慧农业创新体系
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厅、农业农村厅联合举办了2019智慧农业发展高峰论坛。论坛围绕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特色农业中的应用,深入研讨如何构建“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智慧农业创新体系。
宁夏科技厅长期重视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早在2012年就依托专业公司组建了宁夏农业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7年,借助“科技支宁”东西部合作机制优势,宁夏又联合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40多家科研院所和涉农企业,共同成立了宁夏智慧农业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通过集中近1亿元科技专项资金开展研发与集成创新,陆续突破了枸杞机械采摘、病虫害远程监测预警、植物养分自动监测等一批关键技术。
下一步,宁夏科技厅将进一步整合全国高水平科技队伍,加快智慧农业技术与枸杞、葡萄等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探索智慧水利、智慧土壤、智能化生产等模式,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王迎霞)
25亿元 创新工场大湾区总部揭牌启用
6月5日,创新工场大湾区总部正式开业。目前创新工场大湾区总部已搭建了一支数十人的本地化、专业化、高水平的投资及AI研发、服务团队。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成熟的产业体系和丰富的需求场景,在交通、物流、零售、制造、金融等领域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有人工智能技术落地并商业化的肥沃土壤。例如,在交通领域,人工智能技术不但可以实现半自动、自动驾驶的交通工具,还可以将交通要素用智能物联网的方式连接起来,在区域性交通网络中实现智能规划、智能调度。
本次围绕“产业投资+AI研究院+商业赋能落地”的模式,创新工场在广州高新区同步启动3家主体:基金主体“创新工场智能(广州)创业投资合伙企业”、研究院主体“创新工场(广州)人工智能研究有限公司 ”及商业赋能主体“创新奇智(广州)科技有限公司”。
创新工场总裁陶宁透露,创新工场第三期人民币基金已经募集完成,基金规模25亿元,落户在广州,主要投资方向是人工智能、大数据、教育、消费升级、B2B企业服务等。截至目前,创新工场管理的双币基金规模约150亿元人民币。(记者龙跃梅)
3000立方米 青岛港实现港作拖轮生活污水回收处理
青岛港日前传来消息,该区在全海区首次实现港作拖轮生活污水回收处理,到目前为止一年可减少生活污水排放达3000立方米。
港作拖轮的生活污水是指船舶厕所排出的污水。生活污水排放入海,会破坏水环境的自然净化过程和生态平衡,并传播致病细菌疾病,造成海洋污染。为进一步保护海洋环境,青岛港经过反复论证,积极对接海事、市政、环保等部门,在沿海港口港作拖轮中率先实行生活污水回收集中处置方式。
打造绿色低碳港口、建设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一直以来都是青岛港大力坚持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据青岛港轮驳公司“青港拖26”船长胡文胜介绍,如今,船上的生活污水由海事认可的专业车辆或者船舶进行回收,回收后运输至市政污水厂进行处理,整个过程可控、可追溯。据不完全统计,这项由青岛港首创的新举措,一年下来可减少生活污水排放达3000立方米,对保护海洋环境、建设绿色港口意义深远。
(记者王建高 通讯员韩蕾 刘春修 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