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北京5月16日电 (记者操秀英)记者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获悉,该局所属的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六号”船圆满完成2019年深海探测共享航次任务,于16日返抵广州。该航次取得了多项成果,如实现大型国产调查设备试验性应用、完成多套自主研发深海设备的规范化海试、发现了新的海底大型活动性冷泉等。
据了解,这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一次大规模深海探测共享航次。航次历时36天,航程3000多海里,共有18家涉海机构,111位科学技术人员(含科考船员29人)参与执行。该航次完成了来自国内不同单位的多项科考任务,项目涉及海洋地质勘查与环境调查评价、研发设备规范化海试、深海探测仪器试验性应用、冷泉系统科学研究及远洋科考综合试航等,开展了20多项海上科学考察任务。
据介绍,该航次主要在四个方面取得进展:实现了大型国产调查设备试验性应用,对4500米级深海热液探测自治式潜水器系统(“探索4500”AUV)进行了试验性应用,对深海富钴结壳规模采矿车开展了海上试验,验证了新设备新技术的深海探测开发能力;完成了多套自主研发深海设备的规范化海试,以“海马”号深海遥控潜水器(ROV)为平台,开展了水合物开发环境原位监测与探测装置、多参数剖面探测系统等自主研发设备的海上试验,完善了深海探测技术配套和公共试验平台建设;多类型潜水器协同开展冷泉调查获得新发现,开展运用“海马”号ROV和“探索4500”AUV两套潜水器在南海北部陆坡西北部海域开展联合调查,发现了新的海底大型活动性冷泉,基本查明其分布范围、地形地貌、生物群落、自生碳酸盐岩及流体活动等;系统规模开展冷泉调查研究,整合相关项目的冷泉研究目标,发挥不同单位专业优势,以南海北部活动冷泉区为目标区,运用多种手段对海底活动冷泉进行取样和观测,获取了一大批冷泉系统相关生物、水、气体、沉积物等样品及数据,为冷泉系统演变过程及机制等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支撑。